众所周知,科幻作家经常能对未来做出预测。从儒勒•凡尔纳1870年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先进的潜艇,到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世界大战》中所描绘的宇宙飞船,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科幻小说可以启发科学技术的发展。
随着电影的诞生,科幻作家对未来的描述也可以直观地呈现在荧幕上了。虽然不可能将过去一百年电影史上呈现的所有未来技术都一一列举出来,但仍有一些著名科幻电影对未来将出现的技术做出了精准的预测。
下面就是8部这样的电影,名单远远不够完善,而且是根据我们的个人喜好和主观意见选择的。名单按照电影上映日期和年代排序。
8)电影《大都会》(1927)
技术:机器人
不,导演弗里茨•朗的这部科幻电影描述的并不是谷歌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机器人”(Android)。然而,它是最早描绘人形机器人的电影之一。在电影中,一个疯狂科学家洛宏为了镇压工人反抗,制作了一个与玛利亚一模一样的机器人。
虽然在与人类外形的相似度上,今天的机器人还未达到电影中机器人的水平,但也有一些相当像人的人形机器人让你感觉不寒而栗。或许洛宏能造出更逼真的人形机器人,是因为他使用了特斯拉线圈和倒五角星。想必科幻小说粉丝一眼就能看出,《大都会》里的原始机器人有点介于《星球大战》的C-3PO和《太空炮弹》里的Dot Matrix。
7)电影《Woman in the Moon》(1929)
技术:太空旅行
虽然乔治•梅里埃的著名电影《月球旅行记》比《Woman in the Moon》早上映20多年,但在弗里茨•朗电影对太空旅行的描绘被认为更贴近真实。《月球旅行记》里的人物利用一个巨大的大炮把宇宙飞船发射到拟人为人眼的月球上,《Woman in the Moon》则对多阶段的火箭发射进行相当准确的描述。
另一方面,这部电影对火箭旅行和月球的描述还是有些不准确的地方,比如从水里发射火箭和月球大气的存在。不过,《Woman in the Moon》还是惊人地预见到了使用火箭推进技术进入太空。该电影上映28年后,前苏联才发射了世界第一个人造卫星Sputnik 的28年。(独家编译)
每日荐书
去年年前,我最后一次见小玲,是在我导......
莫名的,在一片沉默之中,我突然接收到......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