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默默
今日看到一张表格,一多半是用英文写的,仔细看来是多年来中国科幻走出去的情况,其中有老一代的前辈,比如《珊瑚岛上的死光》的作者童恩正,也有近年来新锐作者,如陈楸帆、宝树。确切的说中国科幻从20世纪初走到今天,已经有了百年的发展,有作者和其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有今天的成绩已经实属不易。看到这些作品已经刊登在国外的媒体上,作为一个读者甚是高兴,仿佛自己身上也有一份荣光。
做为一个多年生幻迷,这张表格里的作品也许有些没读过,但大多或看过介绍或有过耳闻。当我看到这张表格的时候,想得最多的是我们中国的科幻作品是否符合“老外”的口味,后来仔细一想觉得没啥可担心的,人说文学无国界,况且国内翻译出版了很多国外的经典作品,也没见国人水土不服。从这个表格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国内的出版社运作,还是国外出版机构的一些选稿,都是有一定的选题目标。比如韩松先生的作品,个人觉得韩老师的一些作品视角很独特,观点也很超前,不知外国人是否看中了这一点。
表中翻译成外文最多的应该是大刘——刘慈欣先生的作品,长篇短篇共有19篇之多。国内的读者对大刘的作品都是耳熟能详、推崇备至的,不知外国人看罢会是什么感想?看到《诗云》也在其中,不由的想老外啊老外,这次该你们抓狂了吧,学中文不容易,我们还有古诗这种高级文体,开玩笑而已,中文是象形字,平常用的汉字大约有四千到五千个,排列组合成古诗已经是天文数字。英语是拼音文字,常用字母有26个,单词就更多了,不知《诗云》是如何翻译的,如果无差别进行排列组合成十四行诗,文中的外星人更会崩溃了吧。大刘的精华作品大多在这张列表里,被誉为代表了国内原创科幻的最高水平如今也已经走出过门,让外国人也可以领略今日中国科幻的魅力。
我注意到这张表格里陈楸帆先生的作品在国外翻译出版的也不少,作为新一代的领军人物,陈楸帆的作品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醒,带着80后独特的视角讲述着亦真亦幻的故事。个人多年前读《坟》这篇的时候,就觉得这是一位有前途的作者,如今的陈楸帆已经是可以独挡一面。
马伯庸先生的作品也在这张表格里,圈子里都称之为“马亲王”,大家熟悉的《寂静之城》也被翻译成外文刊登了,其作品实力可见一斑。说到“马亲王”,圈子里流传着一些趣事,比如“马亲王”有新书要出版了,然后发生过印刷厂着火等等“不幸”的事情,真假不知,我不禁的想知道国外杂志刊登马伯庸先生作品的时候,有没有发生过“意外”呢?
这张表格中从最早老舍先生的《猫城记》,也有当代女科幻作者迟卉老师的《雨林》,再从叶永烈先生的《腐蚀》到宝树先生的《What Has Passed Shall in Kinder Light Appear》,涵盖了从上世纪的名家名作,也有今日中国科幻著名作家作品,无所不包,非常全面,这要感谢这些前辈、作者,也要感谢制作表格的三丰先生。以前发哥说过一句广告词:我才刚起步呢。同样的,今日的中国科幻也才刚刚起步,希望作者能写出更多的作品,可以更多地走出过门,展现我中华的魅力。也希望科幻读者能够越来越多,毕竟你们的支持才是中国科幻进步的动力。(授权转载)
图表:华语科幻奇幻对外翻译一览表
最热文章
对于100年前甚至只是50年前的人来说,今天的城市看起来已经完完全全是一副未来都市的样子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n
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逝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银翼杀手》\n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