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创科幻小说在晚清就已经出现,但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在本土形成固有流派。近年随着科幻小说、电影、动漫等产业的兴起,中国本土原创小说焕发生机。近日,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公布八大奖项推荐名单。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成立于2010年,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评选并颁发。奖项面对全世界华语科幻领域,每年评选一次。
在获奖名单上,可以看到不少科幻文学领域耳熟能详的名字:韩松和飞氘、宝树等。这批科幻作家已经异军突起,让科幻题材在中国发芽生根。本期读书版将介绍中国科幻小说家及作品,并采访重庆知名科幻小说家韩松。
韩松——重庆走出去的科幻作家
著名科幻小说家韩松,1965年生于重庆,1991年进入新华社。从事新闻工作的他,以业余时间进行小说创作,并以贴近现实的科幻题材,受到读者一致好评。作为媒体人,韩松以职业的眼光观察世界,又以敏感的笔触构建一个阴郁鬼魅的科幻世界,他认为,“科幻就是未来的新闻。”
的确如韩松所说,1999年,他以无法想象的方式设想出纽约世贸中心被袭击。一年之后,他创作出版的《火星照耀美国》神迹般预言了“9·11”事件、西方金融危机,让人瞠目结舌。同时,韩松科幻小说中的人物都带有一种强烈符号,让你在阅读时,不自觉地对号入座成为悲剧的亲历者。他这些充满魔幻色彩与现实关怀的小说,如同梦魇一般,制造出令人惊悚不安的现实预言。
作为重庆走出去的科幻作家,韩松上中学时正赶上改革开放,遇上科幻热。他告诉本报记者,上世纪80年代,重庆还未直辖,四川是全国科幻小说的沃土。成都创办的《科幻世界》对他影响很深,还常去成都交流。韩松在中学时参加了一次联合国关于科技空间项目的征文比赛,并获得了奖项。
除了兴趣使然,重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培养了韩松创作科幻小说的灵感。他告诉记者,“重庆这个城市容易让人发挥科幻的想象力。古巴渝文化跟主流文化不一样,跟中原文化有很大区别,有很多魔幻写作的空间,是科幻写作宝库。比如它的历史题材,稀奇古怪的故事很多,很有趣,可以写出很多科幻佳作。”
“写科幻小说的人危机感很强。”韩松笑称:出于科幻作家的个性,他会把这个社会想象得危机四伏,常常会把电脑、移动硬盘、药品背在身上,好像随时都是世界末日。
作品介绍:在韩松的作品中,你很容易在现实中找到对应。比如去年出版的《地铁》被喻为“技术时代的聊斋志异,电子囚笼中的卡夫卡”。小说中,地铁成为了人们的狂欢,一位老人搭乘的地铁行驶在噩梦一般的氛围中,他目睹神秘的矮人搬运工将熟睡的乘客装入玻璃瓶,运往隧道深处……
宝树——“80后”作家反思现实
第四届星云奖得主是宝树,他是80后科幻作家代表人物,以续写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成名,作品《三体X》、《虚时代》备受年轻读者追捧。
在充满想象力的科幻世界,宝树有着过人的天赋,想别人所不能想。同时,其作品又不乏反思:《人与狗的三个故事》,从食狗肉引出对动物的保护以及人类未来命运的思考;《昔日的阳光》则展现了科学精神与人类的对峙与彷徨。
作品介绍:《古老的地球之歌》是宝树的代表作。该小说收了宝树十余部中短篇科幻小说,主题基本围绕星系文明的扩张、覆灭与轮回。每部作品都是关于地球的故事。
陈楸帆——高学历重视高科技
陈楸帆作为郭敬明进军科幻领域签下的新星,被誉为中国未来原创科幻小说的领军人物。
长期阅读凡尔纳、柯南·道尔等名家科幻小说的他,从小沉浸在科幻世界里。对科学的兴趣造就了陈楸帆的高学历——北京大学文学、艺术双学士,香港大学、清华大学整合营销传播研究生。高学历是优势——陈楸帆作品题材涉猎广泛,内容充斥着电子高科技术、生态环保等科学知识。读者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找寻到最前卫的理念。此外,优雅、深刻的文字功底,也是其作品的一大特点。人物生活化、戏剧冲突明显,让读者不经意间被带入到情节中。中国科幻“教主”刘慈欣曾对陈楸帆赞赏有加,称其是未来科幻优秀作家,“复杂而充满张力的故事、真实而富有质感的细节,密集的信息量和精准的技术描写,汇聚为一体,尽显科幻震撼。”
作品介绍:今年年初,陈楸帆推出了最新科幻力作《荒潮》,写一座被抛弃的垃圾之岛。陈楸帆写出了岛民对电子高科技术的负面反思,提出当前时代面临的种种问题:技术、劳动关系、社会结构甚至人的异化,颇具哲学和思辨意味。
郭敬明打造科幻产业链
《蝙蝠侠》、《钢铁侠》、《星河舰队》……这些美国大片有的源于小说,有的来自漫画,有的则改编自一款游戏。然而,它们却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同的产业:科幻产业。但是目前,科幻产业在国内仍囿于小众。
是什么原因让科幻产业在中国止步不前?部分学者认为,科幻小说虽然引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但在影视创作上,导演、制作人、编剧有科幻意识的不多。科幻题材影片想象力不够;原创小说题材束缚较多,而且跟不上尖端科技的步伐。
近期,一向有着敏感商业嗅觉的郭敬明开始进军科幻领域,一举签下陈楸帆四名年轻科幻作家。郭敬明更“野心勃勃”有意从出版到影视,打造科幻产业链。他说:“小时候看过的《霹雳贝贝》是我对国产科幻电影仅存的印象。国外很多电影都是科幻题材,《盗梦空间》、《猩球崛起》等科幻影片在中国影院狂轰滥炸,票房奇高,这说明国内观众对科幻需求巨大,但国产片却鲜有这方面的题材。”
最热文章
对于100年前甚至只是50年前的人来说,今天的城市看起来已经完完全全是一副未来都市的样子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n
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逝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银翼杀手》\n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