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著名科幻作家、《三体》的作者刘慈欣与科幻小说银河奖获得者王晋康来到南国书香节,出席“九天科幻作家行”的活动。在活动现场,两人与读者分享了自己创作与阅读时发生的趣事。
在交流中,刘慈欣奉劝当下年轻人,虽然有时科幻写作与应试教育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冲突,但不要因为科幻创作而影响学习,而是要适应环境,再做出成功的事业。他说,自己上中学时很想成为科学家,但难度太大了,因此定下了一个较为现实的目标:成为一名工程师。而他接下来的人生轨迹完全严格按照少年时代的理想与规划走,对此大刘也表示很幸运也很不可思议。
刘慈欣在交流中坦诚《三体》的成功是一个偶然,很难再达到这样的市场反响。对于《三体》的影视化,刘慈欣则认为科幻电影在中国是个新兴事物,不能要求一开始就发展得很好,只能将此看做一个良好的开端。
现场有读者就科幻与科学的关系提问。刘慈欣在回答中提出,总体来讲,科幻小说离科学还比较远,其中即使有表现科学,也不是真正的科学,而是科学在文学中的一个投影。科幻文学与科学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也有很大的不同。(授权转载)
最热文章
对于100年前甚至只是50年前的人来说,今天的城市看起来已经完完全全是一副未来都市的样子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n
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逝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银翼杀手》\n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