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空姐
2017年是科幻作品继续火爆的一年。
传统超级英雄电影频出佳作,《金刚狼3:殊死一战》《雷神3:诸神黄昏》等发挥惊人。
经典科幻电影迎来续集,《异形:契约》《银翼杀手2049》接连红火。
更有优秀的原创科幻电影《降临》,收获国内外一片掌声。
剧集方面,超英电视剧继续霸屏,《瑞克和莫蒂》第三季也嗨翻全网。
除了上述大热作品,这一年还涌现了许多相对冷门的科幻佳作。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可能错过的遗珠。
电影
《虐杀器官》
2007年,伊藤计划凭借处女座《虐杀器官》一炮而红,凭该作获得了2008年PLAYBOY推理小说大奖第一名,并入围第28届日本科幻小说大奖。
动画电影《虐杀器官》是目前为止这部作品唯一的一部影视化改编,故事发生在核爆后的地球,恐怖组织横行。一个叫约翰·保罗的神秘男人走进美军视野,他们发现他不断带来大规模虐杀,上尉薛帕德受命对其展开追踪。
尽管作为一部科幻作品,《虐杀器官》不可避免地涉及了自由、政体一类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的探讨不是该作的亮点,脑洞才是。
“虐杀器官”指的是什么?不是带来屠杀的约翰·保罗,是一种文法。
它提出一个有趣的设定:人类不仅可以借语言传递信息,还可以用特定文法进行屠杀。多数人意识不到虐杀文法的存在,而保罗之所以能持续带来杀戮,就是因为他能够看到隐藏在话语内的暴力征兆,长期听到、使用这种文法的人,大脑会发生变化,负责价值判断的脑部机能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泯灭良心。
在此设定之上,主角薛帕德感到疑惑:思想是这样简简单单被语言控制的东西吗?这一问题,比科幻作品中惯常出现的自由、平等要有新意得多,也因此有趣得多。
原作的内容含量过大,动画电影《虐杀器官》并不能完美呈现它的全貌,所以如果从原著粉的角度看,它可能存在着遗憾,但作为一部独立作品来看待的话,值得一看。
《火力地堡》
《火力地堡》是第九区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的第二部实验短片,也是一部非典型的尼尔·布洛姆坎普电影。他之前的科幻电影像《第九区》《拉卡》《合子异种》都充满了分泌物、沙尘、粘液等视觉上的“脏科幻”元素,而《火力地堡》更多的则是直接的血腥和暴力。
该电影讲述了一个目睹妻儿惨遭杀害的越南农夫化身为被称为“河神”的怪物。他拥有着超强的破坏力和再生能力,在湄公河附近,破坏着周边的一切。他潜意识里的魔鬼驱使着他,让他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对美国士兵们展开疯狂杀戮。他让死人复活,改变他们体内的物质结构,将现实变成自己心中的地狱。
“河神”堪称穷人版的“曼哈顿博士”,破坏力极强。
美国军队被派来剿灭“河神”并解救幸存者,他们在越南西宁省和柬埔寨边界设立基地来追踪“河神”。基地附近的野战医院接收了所有被“河神”袭击的幸存者。一个青年士兵脸部被毁,但他是唯一还能说话的,并详细讲述了事情经过:
在他看到“河神”后出现了幻境,身处的环境突然从越南森林变为南卡罗纳飞行基地,被俄罗斯的不明飞行器攻击,机队全军覆没,而他的神智再次回到越南森林,他看到他的队友们被“河神”附身,宛如行尸走肉。
为了消灭“河神”,美国军方收集了诸多情报后决定展开一场狩猎“河神”的行动。影片在此戛然而止,给观众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总的来说,《火力碉堡》是一部很棒的电影,唯一的遗憾是它太短,短到只有27分钟。
电视剧
《ID-0》
光看海报,这仿佛是个男主驾驶机甲遇见三个女主,然后过上快乐生活的烂俗负分故事。
并不,《ID-0》是个科幻动画,并且在有限的十二集篇幅中提到了很多科幻点。比如人类离开地球后,能利用一种欧利哈特矿石来打开超空间航路。又比如人的意识可以通过某种物质的连接,备份传输到“I-Machine”这种巨型机器中,并实现远程操控。这就让即使身型如萝莉的驾驶人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开始机甲战,甚至肉身损毁后,精神可以在机体中无限续命。而且,“I-Machine”可以同时被两种意识操控,方便人援救队友。
在《ID-0》中,主创们将主角团队设定成永久转化体,这些“人”永久放弃肉体,将精神移入“I-Machine”机甲中,所以他们到底是不是人,这还是个可挖掘的点,全篇的核心谜题和冲突也会围绕这些展开。
除去科幻设定外,这部动画的剧情也很有意思。女主是宇宙地质学专业的学生,专门研究含有欧利哈特矿石的星体。但她在跟随教授去调查挖掘的时候,被卷入了一起意外事故。其实这是教授故意的,他将女主的研究资料卖给了一家公司,想把女主卷入事故中灭口。之后,女主展开与教授的套路与反套路的较量,谁能赢呢?那些永久转化体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少女终末旅行》
电视动画《少女终末旅行》,改编自同名漫画,《命运石之门》、《斩!赤红之瞳》、《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的制作公司WHITE FOX出品,于2017年10月6日播出,由bilibili独家引进。
故事背景放在人类文明终结的多年之后,一切试图重建文明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基本都已经灭绝殆尽,机器停止了运转,城市失去了原先的功能成为座座废墟,两名存活下来的少女,千户和尤莉,驾驶着她们的爱车半履带摩托,展开了自己漫无目的的求生旅行......
末日、废土、萝莉,尽管都是日漫中极为常见的元素,但《少女终末旅行》还是与传统的废土题材大相径庭,绝非打丧尸搞百合的艳俗之作,补给充足的设定也避免了因为食物紧缺出现黑化内斗的局面,没有怪物,没有战斗,当然,也没有希望,有的只是最纯粹的、已经完全没救了的末世,要么静静躺下等待生命完结,要么像千户和尤莉一样,展开对这个世界的最后一次巡礼,用两人的温情与友谊,给这文明尽头漫漫的孤独感带来一丝温暖。
《Circle:相连的两个世界》
《Circle:相连的两个世界》,韩国tvN有线电视台于2017年5月22日起播出的连续剧,是韩国首部科幻电视剧,由闵镇基执导,吕珍九、金康宇、孔升妍、李起光主演。
电视剧分为两部分,两个男人各自在2017年和2037年的韩国,对悬疑案件展开追踪。电视剧每集60分钟,2017年和2037年的部分各占30分钟,同时展开剧情,以相似的连环杀人案联系起来,互相提供线索,共同拼凑起事件背后的真相。
科幻在韩国属于冷门题材,所以收视遇冷也在预期之中,但其实该剧本身的质量尚佳,绝非之前那种披着科幻外衣谈恋爱的偶像剧,尤其本剧采用的这种双线叙事,非常特殊,是“同一时间线下的双年代同步叙事”,用外星人的设定帮助其得以实现,并创造出了“犯罪芯片”这样的高概念(未来社会犯罪率高,智能区的人们需要植入芯片来帮助控制管理犯罪率)——玩不好,正常,难度太高;玩好了,那就是当仁不让的神作,展现了编剧和电视台不小的野心与期望。
《全能侦探社》第二季
该剧改编自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道格拉斯·亚当斯的同名系列小说。主角是一对怪咖:侦探Dirk与助手Todd,他们通过剖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破案。
第一季的故事围绕一宗神秘的谋杀案展开,凶案现场在一家酒店的总统套房里,十分血腥恐怖:受害者被撕成碎片,血迹喷射得满屋都是,家具被砸得粉碎,房橼上留下巨大的齿痕。
警察调查后认为,凶手极有可能是一条鲨鱼……
男主Todd,这家酒店的服务生,先是在酒店里看到一个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紧接着家中又闯入一个怪人:另一位男主Dirk。Dirk自称侦探,并死皮赖脸地邀请Todd做自己的助理来侦破案件。至于侦破神马案件……宇宙会指引他们找出来的。
看起来像是有病版的福尔摩斯和华生对不对?
本剧的特点在于,每一集都在不断地挖坑,每时每刻都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和事,让观众在一脸懵逼中感受到智商被碾压。
第一季的主题是时空穿梭和灵魂互换。由于牵涉的线实在太多,主角二人组又几乎是毫无头绪地到处乱走,谜团越滚越大。你以为摊子铺得这么开肯定没办法在一季之内圆回来,抱歉让你失望了,第一季的最后一集不仅完美穿起每个点,而且还会让你恍然大悟“原来乳齿”。
而第二季也基本上沿袭了这一风格,主题是平行时空的童话故事。令人欣慰的是,大概是上一季因为伏笔太多线索太碎被太多读者寄刀片威胁,这一季编剧学乖了,开始一边解谜一边抖新的包袱。
不幸的是,这部有趣的剧集将不会再有第三季了——由于剧集本身的风格不太能为大众所接受,收视情况也一直不佳,BBCA已经宣布砍掉《全能侦探社》。(手动点蜡)
假如没有台愿意接盘,外网粉丝又没能发起拯救行动抢救一把,也许这一季就是我们最后一次见到这位gay里gay气的话痨侦探和他的蓝眼睛搭档了。
对于很多还没来得及看过的观众来说,还没看就被砍的剧,大概就是最大的遗珠吧。
《时间管理局》第三季
你可曾设想过当前时空下的安稳生活,实际上是依靠一群官员往来穿梭于各个时代之间来保证的?
这就是西班牙电视剧:《时间管理局》。
时间管理局是一个自治而神秘的政府机构,其存在的目的是检查和阻止一切对过去的侵入,以保护历史,维护正常的时间线。
主人公胡里安、艾米利亚和阿隆索分别是来自21世纪的医院救伤员、来自19世纪的女大学生和来自16世纪的骑士。这个由现代丧妻男、进步学霸女和忠君武力大叔组成的保护历史小分队,再加上专门为管理局寻人任务绘制肖像画的搞笑担当委拉兹开斯,主角团队的每一个都非常惹人喜爱。而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接受上级指派去阻止那些篡改历史的事件发生。
你能想象西班牙最伟大的宫廷画家委拉兹开斯,和抽象画巨匠毕加索面对面畅谈艺术的场面吗?与一般的穿越剧不同,《时间管理局》做的就是这样的事。
“时间管理局”以时间之门为媒介,上演了多时代的多线穿越。编剧大开脑洞,把西班牙乃至整个世界历史上的名人大事汇集到一起,成就了这一场全时代、无国界的精彩大戏。
西班牙人有一种特殊的幽默感,真正做到“黑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像这样凶残的自黑俯拾皆是。
所以这个剧既有笑点也有泪点(是的第三季一上来包你哭炸),一言不合就开车,而且有时还会突如其来一碗鸡汤。
而在这其中,还穿插了戈雅、达利、毕加索、维加、塞万提斯等人的故事,在兼顾娱乐性的同时,也为传播和推广西班牙历史与文化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苍穹浩瀚》第二季
200年后的未来,人类向太阳系殖民。由于不同星球上重力的不同,太阳系的人类逐渐被区分为地球人、火星人和以小行星带为主的谷神星人。在对太阳系的开发进程中,由资源的争夺开始,地球人、火星人和谷神行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
剑拔弩张的大环境给阴谋提供了温床。
这是2015年播放的太空歌剧剧集《苍穹浩瀚》第一季所讲述的故事。
《苍穹浩瀚》第一季收获的评价很高,在豆瓣上的评价也达到了8.3分。
作为一部太空歌剧,《苍穹浩瀚》在设定上更加严谨,科技感更浓郁。从第一季的故事设定来看,通过“不同重力”来区分人种,远远比凭空塑造一个新的种族带来的认同感要强,也更加真实。
2017年,《苍穹浩瀚》第二季开播,豆瓣口碑爆棚,达成了9.2的高分。
200年后的世界里,出生于小行星带的“丧逼”乔·米勒成为了谷神星太空站的一名侦探,每天都在无聊中追逐着一些自己都叫不上名字的物品。这次,上级命令乔·米勒去调查一个女继承人的失踪案,乔·米勒在调查的过程中,无意触碰到了一个惊天阴谋。
如果说《苍穹浩瀚》以严谨真实的世界观设定为这部太空歌剧起了一个好头,那么《苍穹浩瀚》第二季就是故事真正的开始。
乍看起来,《苍穹浩瀚》第二季更像是一个“丧逼”侦探无意中挫败背后反派大阴谋的桥段,然而在《苍穹浩瀚》第二季中,看点一直都不在“丧逼”侦探破案上。
《苍穹浩瀚》第二季巧妙的地方在于,剧集通过一件普通的调查案,一步一步将该剧宏大的世界观展示给观众。当200年后的殖民世界通过乔·米勒的视角一点点展现出全貌,让人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极深的代入感,这种感觉让整个世界显得无比真实。
《苍穹浩瀚》第二季对宇宙真实而严谨的刻画也是使人能够身临其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剧中主角,侦探乔·米勒的性格也让人无比认同。一个普通的“丧逼”,每天就是上班下班吃饭睡觉,这样的生活我们现在每天都在过,谁也没有想过自己被卷入一桩大阴谋会发生什么,就像乔·米勒一样。这种类型的角色近几年被许多电影电视剧塑造过,而这种类型的角色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源自角色自身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渐变得积极向上起来。
《王牌保镖》里的“死侍”迈克尔就属于这类“丧逼”角色的代表。
除此之外,《苍穹浩瀚》第二季对悬念的把控也十分纯熟。女继承人的失踪真相,乔·米勒的“丧逼”表现背后的事实,整个事件背后的阴谋,想要解开的谜题一个套着一个,让人忍不住一集一集追着看下去。
在如今,太空歌剧类的科幻作品慢慢呈现出“吃力不讨好”的趋势,一旦拍不好就变成了“儿童向”的科幻闹剧。在这个时间点上,《苍穹浩瀚》的出现,真是syfy给太空歌剧的一剂强心针。
《电子梦:菲利普·迪克的世界》
《电子梦:菲利普·迪克的世界》(又名《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是一部英国科幻电视故事选系列剧,由菲利普·迪克的十个短篇小说改编而成。本剧于2017年9月17日在英国第四台上首播,目前播出6集,剩余4集于2018年播出。
本剧由“老白”布莱恩·科兰斯顿参与制作,同时亦有出演,还有“牙叔”史蒂夫·布西密、戛纳影帝蒂莫西·斯波、“少狼主罗柏”理查德·麦登等人登场,可以说阵容十分强大。
菲利普·迪克已有许多作品被改编,最广为人知的是《银翼杀手》(原作《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开了赛博朋克与反乌托邦电影的先河。(关于菲利普·迪克的介绍,请看菲利普·迪克:创作了《银翼杀手》,却死在电影上映前)
再看剧名,就可以看出“电子”与“梦”的元素,表明这部作品企图透过菲利普·迪克的精湛故事,打造一个似梦似幻的赛博朋克大作。
确实,从成片来看,全剧深得菲利普·迪克的精髓,美学上具有浓郁的赛博朋克风格,情节则都徜徉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每一个故事都围绕着“何为真实”“何为人”进行探讨。
而由于着重营造迷幻的氛围,相对来说,《电子梦》的故事逻辑和角色动机则不太严密。不过,换个思路想想,对于一个梦来说,驰骋想象才是最根本的。所以,不妨抛开常规,进入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一起来做个电子梦吧。
图书
《记忆裂痕》
除了脍炙人口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银翼杀手》原著)《少数派报告》《高堡奇人》等长篇作品,美国科幻大师菲利普·迪克还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
菲利普·迪克中短篇小说全集五卷本收录了迪克所有的短篇小说,基本按创作年代编排,英剧《电子梦:菲利普·迪克的世界》里改编的十个故事,就选自五卷本的二、三卷,目前还未出版。
《记忆裂痕》是五卷本的第一卷,也是目前唯一出版的一卷,这一卷收录的作品,大多是菲利普·迪克在50年代初的风格尝试、主题探索之作。虽是早期尝试,但迪克那股真实与虚幻交织的迷幻味已初露锋芒,而故事也足够脑洞大开。
譬如,其中一篇“伟大的C”,咋看之下是原始部落盲目崇拜神,细读之下,才发现这“原始部落”是未来大灾难后回归蒙昧的人类,而所谓伟大的“C”其实是“Computer(电脑)”,于是,这成了一个人类反过来崇拜自己的造物的故事。
还有,环卫工人如何成为邪恶势力?吃了外星生物会发生什么?外星殖民地如何花样灭亡?这一卷的脑洞不可谓不大。甚至于,这部《记忆裂痕》中,收录了25个故事,就有5个故事涉及世界毁灭,着实有点疯狂。
总之,菲利普·迪克的粉丝们,切不可错过;对于好奇迪克笔下世界的朋友,相对于长篇作品,这部短篇集则是更佳的入门读物。
《人之彼岸》
《人之彼岸》是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作品,其中收录了六个以人与AI为主角的中短篇科幻故事,以及两篇非虚构作品,表达了对AI的基本看法。
名为《人之彼岸》,立意在于人与AI隔岸而望,人工智能是人类自我认知的试金石,如果人工智能全面控制了世界,人该如何自处,又该如何定义和认识自我?
具体到这六篇科幻小说,故事围绕人与人工智能的纠葛展开,其设定的场景既包括离我们很近的人工智能产品,也包括预设的地球被万神殿操控的宏大场面。
《你在哪里》中,创业者任毅把自己分成多个相同的“自己”,以便同时兼顾工作和约会等不同的场景;《永生医院》中,人们可以选择用AI代替自己重生;《爱的问题》中,人们发现人工智能的代言人被刺杀,而其智能管家竟出现在命案现场……
郝景芳的写作总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获得雨果奖的《北京折叠》便是如此。而在这部新作《人之彼岸》中,也带有她对AI问题的思考和担忧。如果放远视线,人类会觉得当人好,还是当AI化的人好?如果我们无法分辨谁是人,谁是AI,那又会怎样?
站在人之彼岸看AI,也许更能了解人类自身。
《佐伊的战争》
《佐伊的战争》是美国当红科幻作家约翰·斯卡尔齐“老人的战争”系列的第四本,这系列曾入选NPR历史百大科幻奇幻小说。斯卡尔齐凭借第一本《老人的战争》成名,获得了约翰·W·坎贝尔奖优秀新人奖,这本书被很早引进国内,培养了大批忠实读者。后来,他又获得了三次雨果奖,这本《佐伊的战争》也获得了雨果奖和轨迹奖提名。
斯卡尔齐的风格讽刺幽默,这本《佐伊的战争》将太空冒险和政治斗争相结合,故事大背景坐落于未来,人类开始殖民宇宙的时候,也和很多外星种族产生了交集。少女佐伊和父母一起搬到了新的星球,她必须适应新身份、结交新朋友。但星际间的阴谋让佐伊所在的星球成了集团斗争的焦点地区,佐伊必须努力,不仅保护自己身边的人,还有这颗危在旦夕的星球本身。
《百年法》
《百年法》作为一本科幻小说,却拿到了第66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当年的日本评论界评价这本小说“作为一部冲击性的作品,最适合献给面临经济衰退、少子高龄化、社会差别化的日本”。
而“经济衰退、少子高龄化、社会差别化”也是《百年法》里所探讨的三个当前日本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百年法》故事发生的年代在1945年,小说里,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临近结束的时候,向日本投放了6颗原子弹,导致日本多半的城市毁灭,人口也锐减了一半。美国趁机占领了日本,废除了天皇制度。
《百年法》里描述的日本满地荒芜,民不聊生。这样的环境下所催生出的底层人民、中层官员和日本政府高层所考虑的问题,便是对于“经济复苏的渴望”。这种愿望在社会大环境的发酵下,逐渐进入更深一层的讨论:复苏经济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
由此,《百年法》的点题之笔,havi技术诞生。
由美国引进日本的havi技术是一种利用病毒对抗衰老的技术,接种了havi的人基本上处于“长生不死”的状态。解决了“生死”难题后的日本,并没有像小说里的中国、韩国、美国那样平稳渡过因为“长生不死”造成的无限长的,因为长期社会地位差异无法解决而引发的混乱。在这个“社会差别化”问题被无限放大的日本,如何解决看不到希望的社会地位差异成为了日本政府继续解决的首要问题。
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因为没有人会死,因此底层阶级将永远沦为底层阶级,特权阶级却可以永远享受特权。
为了解决因为“长生不死”造成的社会地位差异问题,日本政府颁布了新的法律:生存限制法,也叫做“百年法”。资源接受havi接种的民众,在一百年后需要放弃包括生存权在内的一切权利。
对于那些死不了的民众,日本政府只给他们一百年的存活期限,期限一到,“长生不死”的民众必须接受自然规律的制裁:回归永久的死亡。
《百年法》中,山田宗树的关注点并没有集中在“人类如何获得永生”,而是将关注点集中在“人类获得永生后,社会可能会发生的变化”上。读完这本小说,也许会让人在设想“永生型社会”的具体形态时,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参照标准。
而作为一部获得推理奖的科幻小说,《百年法》在情节设置上无疑也是十分优秀的。书中三次投票的反转不仅将山田宗树的思辨直白地表达出来,也让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读起来十分过瘾。
另外,山田宗树也是日本经典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原著小说作者,喜欢《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读者,可以读一读山田宗树的这本小说《百年法》。(授权转载)
每日荐书
去年年前,我最后一次见小玲,是在我导......
莫名的,在一片沉默之中,我突然接收到......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