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于11月22日上午在成都东郊记忆·国际时尚产业园开幕。
本届大会以“多元幻想,多彩未来”为主题,会期从11月22日至24日共三天。大会期间将举办“2019科幻高峰会议暨亚洲科幻会议”和“银河之夜”颁奖活动,除此之外还将举行40余场分享和讨论活动。
本届大会邀请了来自14个国家的近60位国际嘉宾和300余位中国知名科幻作家、相关学者及科幻产业精英共同出席,将是历年来中国对外科幻文化交流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盛会。
大会开幕仪式上,深圳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首席研究员三丰发布了《2019中国城市科幻指数报告》。报告通过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媒体覆盖和居民接受四个维度16项指标,整理多个来源的大数据和调研数据,综合评估国内主要城市的科幻指数,得出“中国十大科幻城市”榜单。成都市在产业发展和政策支持方面表现突出,总得分位列第一,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最科幻城市”。
自1991年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首次举办以来,成都以其悠久的科幻文化历史、浓厚的科幻文化氛围和频繁的科幻文化活动,已成为中国科幻迷心中的“中国科幻之都”。这里集聚了科幻世界、时光幻象、八光分、赛凡科幻、海星社等科幻产业机构,诞生了“银河奖”“华语科幻星云奖”“未来科幻大师奖”“冷湖奖”等中国较具影响力的科幻奖项,发掘培养出了刘慈欣、王晋康、何夕等中国顶尖科幻作家。
【国际化程度加深 议题更加多元】
【科幻产业化 赋予经济新动能】
近年来,成都在科幻产业以及其他包括游戏、影视、动漫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皆走在全国前列。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幻事业发展,大力支持科幻文学创作,发展科幻文化产业。
多年来,成都涌现出了童恩正的《石笋行》、谢云宁的《五块石传奇》、宝树的《成都往事》等一批以成都为背景创作的短篇科幻文学作品。本届科幻大会上,由成都科幻作家七月创作的《群星》也将与读者见面,这是第一部以成都为背景创作的科幻长篇小说,故事从一场反恐行动讲起,穿插小人物的现实挣扎,最终上升到宇宙文明的高度。《群星》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大会期间作家七月将在现场进行新书发布和签售。在科幻产业出现《流浪地球》等“现象级”作品、产业面临新机遇、科幻文学创作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本届大会在内容设置和功能目标上更加强调产业化。在大会开幕仪式上,“从铅字到光影——科幻电影的中国之路”和“未来者说·科幻赋能新经济”两场论坛便充分体现出了科幻与产业间的良性互动。此外,大会还特别设置科幻产业论坛、举办IP推介会及科幻电影周系列活动,对科幻作品版权交易、版权后期开发将起到促进作用,进一步推动科幻文学影视化。
据悉,在本届大会期间,四川省科协还主办了“国际科幻文创&产业展”,邀请数十家国内外参展机构带来如《流浪地球》电影周边道具模型、“生物重生”拾野自然艺术展、《末日远征》游戏等科幻影视、动画、游戏及相关周边作品进行展示,令本届大会的科幻氛围更加浓郁,科幻产业大众化特质更显著。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坏机器人制片公司最新的一部电影名为《霸主》(overlord),背景设置在二战时期,很可能是一部在半遮半掩中秘密制作的科洛弗电影系列。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