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论坛
《妈妈宝宝》

《妈妈宝宝》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创刊于2002年,是华人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怀孕、生产、育儿、居家、亲子共读全方位杂志。

文章数86
当前位置:
主题站>名刊精选>《妈妈宝宝》>详情页

恼人的虫媒传染

2012-09-01 14:30:14

         

        夏天是各种蚊虫肆虐的季节,被蚊子、跳蚤、蚂蚁及各种小虫叮咬的机会也随之增加。蚊虫叮咬后常会引起皮炎,此乃夏季小儿皮肤科常见病症。以面部、耳垂、四肢等裸露部位的丘疹或淤点为多见,亦可出现丘疱疹或水疱,出现针头大小暗红色的瘀点。宝宝常会感到奇痒、烧灼或痛感,表现为烦躁或哭闹。个别严重者可于眼睑、耳廓口唇等处明显红肿,甚至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偶发由于抓挠或过敏引起的局部大疱、出血性坏死等严重反应。

乙脑

        乙脑(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蚊虫是传播本病的主要媒介。通常当宝宝被体内有乙型脑炎病毒的蚊虫叮咬后,经1015天即可发病,典型症状是先有发热、无力等全身不适,12天后体温逐渐增高,并伴有恶心、呕吐、痉挛和意识障碍。同时可有嗜睡或昏睡甚至昏迷,或是表现为谵妄(说胡话)、躁动等精神症状。因此,在乙脑流行的79月,家长应特别提高警惕,如果宝宝发热持续不降低,且有嗜睡、神志不清、弯颈时颈项不能顺利地前屈,就好像有阻力时,就要想到宝宝是否患了乙型脑炎,应及时送宝宝去医院诊治。

       妈妈怎么办

         1.对症治疗

        到目前为止,临床尚无治疗乙型脑炎的特效药物,多采用对症治疗,因此该病仍严重地威胁着宝宝的健康和生命。医院多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脑,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

          2.饮食与营养

        注意给宝宝足够的营养及水分,根据各地条件给予清凉饮料和流质饮食,如西瓜汁、绿豆汤、牛奶、豆浆、菜汤等,昏迷时医务人员会给予鼻饲,家长要注意随时清楚宝宝的呕吐物,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3.注意补液

        宝宝高热、惊厥时易脱水,家长应注意补充液体,尽可能以口服补充为主。宝宝症状严重时需要静脉输入液体,同时调节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静脉补液不宜太多,以防脑水肿加重及脑疝的发生,小儿每天每千克体重5080 毫升,但需要根据宝宝高热、出汗、呕吐及进食情况的不同而不同,补充的液体以5%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与生理盐水(3∶15∶1)为主。

          4.做好口腔护理

        宝宝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故家长应做好宝宝的口腔清洁,防止继发感染。一般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有口腔炎者可用2%甲紫涂擦或用冰硼散、青黛散。宝宝患有真菌性口腔炎时可用弱碱性的含漱液如3%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2%的硼砂溶液漱口,也可以制霉菌素涂擦。

          5.清洁皮肤

        宝宝会经常流汗,家长应注意擦洗,随时保持皮肤干燥,对骶尾部及其他骨隆起处可用热毛巾或30%的乙醇涂擦及按摩,以促进局部血循环。经常给宝宝翻身,防止褥疮形成,对症状严重的宝宝应定时定向翻身、拍背,一般每2小时一次,以防发生肺炎。

          6.功能锻炼

        度过急性发病期后,在后遗症期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包括针灸、推拿)进行后期治疗,并应加强宝宝的功能训练。对有智力障碍的宝宝,家长要反复启发诱导,从宝宝所熟悉的人或物以及简单的文字或词句开始,一点一点锻炼宝宝的记忆力,从而达到恢复智力的目的。对有吞咽障碍的宝宝,应哺喂流质饮食,从一滴一滴地喂,到一口一口地喂,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逐渐训练宝宝的吞咽功能。喂食过程中要保持环境的安静和适宜的光线,以防呛着宝宝。

       积极预防是关键

          1.接种疫苗

        由于乙脑的死残率高,因此预防疾病的发生就显得特别重要。出生后6个月的宝宝应接种乙脑疫苗,直到15岁前,孩子每隔4年都应加强接种1次。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既要有合理的营养,又要有足够的睡眠,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3.彻底灭蚊

        值得注意的是,灭蚊、防蚊是预防乙脑发生和流行的最根本措施,家长应维持居家环境的清洁卫生,夜间建议使用蚊帐避免蚊虫叮咬,外出时可以使用含有DEET(避蚊胺)的驱蚊霜进行预防。一旦出现可疑症状,怀疑曾被蚊虫叮咬,应尽速就医确认并接受治疗。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好发夏秋雨季,男女老幼均可得病。因此,必须引起警惕,做好预防工作。 目前,尚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物,所以,预防是防治登革热的关键措施。典型的登革热症状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初热期  大多数起病较突然,体温可在24小时内升到40℃,伴有怕冷、剧烈头痛、全身骨头疼痛和肌肉疼痛、眼眶痛等,颜面、眼结膜常有显著的充血,颈及上胸部皮肤潮红,好像醉酒一样,一般持续23天。

        缓解期  急性症状减轻,宝宝体温降至正常,此期持续12天。

        出疹期  皮疹一般于发病后25天出现,一开始见于掌心、脚底、躯干及腹部,渐渐蔓延至颈及四肢,部分宝宝能蔓延至面部,多有痒感,宝宝会忍不住去挠抓,压之褪色。此期持续34天,已降低的体温在此时可再度升高,全身症状也会随之加重。症状严重的宝宝会有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倾向,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Tips正确给孩子量体温

        测量肛温时用一只手把宝宝的屁股稍微扒开,另一只手轻轻地把温度计插进肛门约2.5厘米。把温度计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就像夹支香烟一样,整个手掌和手指贴着屁股,这个动作会让温度计更牢固,不会移动,宝宝的身体也不易扭动。另外,宝宝量肛温的时候,家长绝对不能走开。

       妈妈怎么办

          1.充足的休息

        发烧期间要好好卧床休息并且补充水分,可使用退烧药或药效较轻的止痛药帮助宝宝降低体温或减轻疼痛。急性期应保持卧床休息,在有防蚊设备的房间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不能让宝宝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

          2.维持体液平衡

        住院观察期间,医疗人员还会给予点滴注射以充分供应水分和电解质。对于出汗过多或腹泻的宝宝,家长应鼓励宝宝口服补液,对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有脱水、血容量不足的宝宝,应及时静脉输液,同时应保持宝宝皮肤和口腔的清洁。

          3.按部就班退烧

        为小宝宝退烧就像让一个房子凉下来一样,需要按部就班地来。先遵医嘱给宝宝服用退烧药,然后再采取各种散热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种:

        正确穿衣  穿太多或太少,都对宝宝不好。太少宝宝容易打冷颤,太多体内的热就散不掉。夏天,不管宝宝是到处活动还是睡觉,最好只让宝宝穿纸尿裤,或者加一件宽松、透气、吸汗的薄衫,这样才能让体内的热充分散发出去。不要为了怕着凉便把宝宝包得像个小爱斯基摩人一样。

        保持凉爽  尽量让宝宝周围的环境保持凉爽,打开窗户、空调或电风扇都可以,但是风不能对着宝宝吹。另外,把发烧的宝宝在凉爽的傍晚带出去透透气也是个好办法,新鲜空气对宝宝的身体很有好处。

        合理进食  发烧时需要给机体补充有营养的高热量食物,不过此时宝宝往往没有胃口,吃得很少或者拒吃,但一定要让宝宝喝点东西。可以一点一点地喂宝宝喝点流质的饮食,每次出汗之后都要给宝宝补充,但是有呕吐表现时要避免喂食,以免呛着宝宝。

       积极预防是关键

        卧室应加装纱窗、纱门,家中的积水容器(如花瓶、水桶)需每周清洗,以免蚊卵残存寄生。到野外游玩时,尽量给宝宝穿长袖衣物或使用防蚊喷液。出血性登革热常发生在快要退烧或是退烧后2448小时,如果宝宝退烧后又出现四肢冰凉或皮肤湿冷的症状,应马上去医院治疗。

立克次体病 

        立克次体是一种细菌,寄生在动物细胞内,并借由跳蚤、壁虱等节肢动物传染,是一种人畜共通的疾病。传播媒介主要为节肢动物如蚊虱、蚤、螨等也可因家畜如猫、犬等抓、咬而发生常见的立克次体感染疾病包括恙虫病、流行性斑疹伤寒,饲养猫、狗、兔子等宠物的家庭都应提高警觉。

       宝宝会有哪些表现

        立克次体病的患者多数有昆虫媒介叮咬史或接触史,主要症状和体征随着感染病原体的不同以及个体差异的不同而不同。普遍的临床症状为全身性的,有发热、头痛和皮疹,根据不同立克次体感染,其热型及体温也有所不同。皮疹是立克次体病的临床特征之一,主要由于皮肤血管病变而产生,可发生在上下肢、胸部、腹部、背部以及颈部等。

       妈妈怎么办

        氯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等对各种立克次体病有不错的疗效,由于这些抗生素仅能抑制立克次体的繁殖,而不能将其全部杀灭,所以用药后的复发可见增多。宝宝体温升高时应采取积极措施降温,物各种物理降温法,高热者可用解热镇痛剂等。应让宝宝卧床休息,防止过多人来探视,同时要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由于立克次体为细胞内寄生微生物抗菌药物应用必须坚持完成全疗程(一般为7),不要使用两三天药物发现效果不明显就随意更换,这点家长应注意。

       积极预防是关键

        去丛林、山区游玩时大人和孩子都应穿着长袖衣裤,若有蚊虫咬伤,可使用抗生素软膏。住宅附近应做好除草、除积水等卫生工作,以降低感染几率。出现可疑症状时,请立即就医确认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