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论坛
《家庭医药》

《家庭医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独创药理学家和名医办刊新模式,荟萃医学名家,集纳药理精华,指导家庭如何对症选药,科学用药;告诉读...

文章数765
当前位置:
主题站>名刊精选>《家庭医药》>详情页

危重病急救,“第一目击者”至关重要

2013-01-17 20:32:21

策  划: 本刊编辑部
执  行: 严 敏
指导专家: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救部副主任、博士 王晓龙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副主任、教授 尹良军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陈欣

      ●曾经有位老人在家中突发脑溢血,全家人镇静地扶助老人平卧,保持室内通风,然后拨打120急救电话,在医生指导下将患者送往医院,老人得救了。

      ●而一位50多岁的干部在办公室突发脑溢血瘫倒在地,同事们惊慌失措,为了弄醒患者使劲拍打其肩膀,在患者耳旁高声呼叫其名字,闻讯赶来的领导当即决定速送医院抢救,同事们七手八脚背起患者就往楼下跑,一番折腾之后到了医院检查,患者颅内已是大面积弥漫性出血,最终没能抢救过来,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上面两件都是真实的事件。突发危重病症,因急救处理方法不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伤害、疾病……意外降临时,由于缺乏应急急救常识,现场围观众人常常不知所措,只能无助地等待救护车的到来,使伤病患者失去最佳的抢救时机。也有由于不懂应急急救常识而在慌乱之中采取了错误的施救方法,导致患者病情雪上加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和遗憾。

      也许有人说,抢救危重患者是医生的事,与民众急救知识的普及有多大关系呢? 事实上,急救不单纯是医生的职责,很多意外发生在院外。

      现在不少发达国家提出“第一目击者”救护,所谓“第一目击者”就是患者身旁、周围的人,就是广大的民众。平时注意提高民众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一旦发生意外,患者就能及时得到周围人们的有效救治。

基础篇

      急救,从家庭开始。意外伤害和危重急症可能出现在任何环境,任何时间。大量日常危重急症往往发生在家中。因此,急救的“第一现场”多数是家庭。做好家庭急救,对于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观察伤者的状况

      长期从事急救工作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救部副主任王晓龙医师在接受采访时说,一般而言,实施急救之前,先要观察伤者的状况,借以评估对方需要何种救援,才能给予伤者最有效的急救,将伤害降至最低点。

      ◎意识 首先观察伤者的意识是否清楚。

      方法:在伤者耳边呼叫。

      ——如果耳边呼叫有反应,可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若回答正确,则判定为意识清楚,此时可试着安慰伤者,给予心理支持。

      ——如果耳边呼叫无反应,甚至轻掐其人中也没有反应,则判定为意识不清。

      【注意】见患者昏迷,试图摇动其身体唤醒患者,是非常错误的做法,有可能导致患者颈椎受伤。

      ◎呼吸 以看并感觉的方式,观察是否仍有呼吸。

      方法:施救者的脸颊贴近伤者的口鼻,感受一下有无气息呼出;也可用耳朵听听有无呼气的声音;在贴近伤者的口鼻时,也可用眼角余光观察伤者的胸部有无起伏。

      ——如果能感受到正常的呼吸,即呼吸时频率、速度都正常,则判定为呼吸正常。

      ——如果呼吸时有打鼾声,速度过快或过慢,呼吸不均匀,则为呼吸不正常。

      【注意】有些伤者口唇紫绀,这说明出现缺氧症状,需查看其呼吸道有无被舌头、异物(老年人需注意有无假牙脱落、小孩需注意有无吞入异物)或分泌物阻塞。若有,应立即清除,可将伤者的头部上仰,使耳朵与地面呈垂直状态,让气管畅通。

      ◎脉搏 在确定伤者有无意识及呼吸后,应立刻观察有其无脉搏,以判断是否要施行心肺复苏术。

      方法:将食指及中指两指合拢,轻压喉头任一侧,检查颈动脉处有无搏动。

      【注意】若已探不到伤者脉搏,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

      心脏复苏术(英文简称CPR),顾名思义,就是心跳、呼吸骤停和意识丧失等意外情况发生时,给予迅速而有效的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使呼吸循环重建并积极保护大脑,最终使大脑智力完全恢复。简单地说,通过胸外按压、口对口吹气使猝死的患者恢复心跳、呼吸。据王晓龙医师介绍,心脏停跳后,大脑对完全缺氧的耐受极限是4分钟,超过这一极限,脑细胞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坏死。如果周围有人能在4分钟内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就有生还的可能。如果目击者什么都不做,只是等待急救医生的到来,就错过了急救的“黄金时间”。因此,施救时机越快越好。

      王晓龙医师强调说,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将操作顺序A-B-C改为C-A-B,即:胸外按压(C)→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因此建议普通施救者重点放在做胸外按压。

      那么,胸外心脏按压怎么做?

      操作时,将伤病员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请注意一定要躺在硬的东西上),左手的掌根放在按压点,即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厘米处(简易判断即为患者两乳头连线与身体中轴交叉处),右手掌根重叠放于左手上,两手相扣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应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抢救成人的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王晓龙医师还补充道:“普通百姓在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即使做不到急救医生那样规范,但只要做了,肯定比不做要好。”

拨打急救电话120

      观察状况之后,当务之急是判断伤者的情况是否需要叫救护车。如果需要,应尽早打电话向120求援。打求救电话也是有学问的,因为它关系到正确、及时地向急救人员求救,为挽救伤者争取时间。王晓龙医师强调,在打通120电话后,尽量保持镇静,讲话要力求清楚简明,有主有次。应注意讲清以下几点:

      ★告知正确的地址。如果附近有显著的建筑物,最好一并告知;如果是社区或住宅,则务必说清楚栋号、楼层、房号。此外,因为急救人员不可能对所有的路况熟悉,所以打完120电话后,最好有人到街道口去等着,为120急救人员引路。

      ★以最简洁的方式说明患者现在的情形,最主要的病情如意识状况和呼吸状况一定要报告。因为急救车上通常只是配备了常规的急救设备和药品,有些急救设备如除颤仪、呼吸机等,并不方便随时携带,为了抢时间,医生会依报警者所述患者情况决定是否带上。

      ★联系人的电话一定要记得报告,并保持畅通状态,以方便随时与急救人员联系。最好能询问医生有无最妥善的急救可以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先做。

      如果您是患者的亲属,打完120电话之后,在救护车抵达前,这些事情需准备——

      ★仔细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准备所需费用及医疗卡等医疗证件。

      ★如果患者有呕吐物或吃过的食物、药物,应保留下来供医生参考。因为如果是中毒引发的意外,这些东西无疑有助于医生判断是什么东西引起中毒,为下一步施救提供宝贵的线索。
      ★ 如果患者是由原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引发,应告知医生。

      救护车抵达后,还要记得做这些——

      ★向医护人员告知曾施行过何种急救及处理,以及病情有什么变化。
      ★如果是由原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引发,应说明其病名、病史及用药情形。
      ★向医护人员问明患者将被送到哪家医院,以便接下来的时间通知其他家属朋友前往处理。

突发疾病篇

      有了上面这些基础知识,对于急救心里有底了。但对于一些危重急的病症,处理方法更为讲究。

脑溢血

      脑溢血(又称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它是因血压突然升高,致使脑内微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王晓龙医师指出,平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的人,在激动、紧张、失眠、过度脑力或体力劳动、以及大便用力等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头痛、呕吐、神志不清、呼吸鼾声大、口角歪斜、一侧上下肢出现瘫痪的,就应该想到是脑溢血。

      脑溢血患者病情严重,死亡率高,但家属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紧急救护:

      ①保持镇静并立即使患者平卧。
      ②迅速松解患者衣领和腰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③为使患者气道通畅,有假牙者取下假牙,并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痰液、呕吐物吸入气管。如果患者昏迷并发出强烈鼾声,表示其舌根已经下坠,可用手帕或纱布包住患者舌头,轻轻向外拉出。
      ④拨打急救电话120,等待专业救援,并随时注意病情变化。

冠心病发作

      心绞痛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没有正确处理而造成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而缺乏抢救和护理知识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冠心病患者亲属应了解和掌握一些心脏病的诊断和抢救知识,以赢得入院治疗前的时间。

20325     

      (1)心绞痛

      王晓龙医师说,心绞痛发作时,患者会突然感到胸骨下出现持续的压榨性或窒息性剧痛。患者首先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平静心情(可就地站立休
息,无需躺下,以免增加回心血量从而加重心脏负担),随即取出随身携带的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片1片,嚼碎后含于舌下,通常2分钟左右疼痛即
可缓解。如果效果不佳,10分钟后可再在舌下含服1片,以加大药量。但需注意,无论心绞痛是否缓解,或再次发作,都不宜连续含服3片以上的硝酸甘油片。若上述处理无效,或患者出现血压低、面色苍白、全身出汗、烦躁不安、心前区剧烈疼痛,应想到是发生心肌梗死,这时应当保持平静、放松,拨打120电话叫救护车。

      (2)心肌梗死

      突然发生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上腹胀痛或呕吐等表现而原因未明者,或原有高血压而血压突然降低且无原因可寻者,都可能是心肌梗死所致。王晓龙医师强调,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患者中约50%在发病后1小时内于院外猝死,死因主要是致命性心律失常。因此,一定要在发病的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急救,以免带来严重危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基本任务是帮助患者安全、迅速地转运到医院,以便尽早开始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

      发现以上情况,家属应让患者马上停止一切活动,卧床休息,家属自己也尽量平复心情,保持室内安静,以免刺激患者加重病情。同时,让患者立
即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速效救心丸 5~10 粒。若发现患者脉搏细弱,四肢冰冷,表情淡漠,可能发生休克,应轻轻将患者头部放低,足部抬高,以增加回心血量;如果患者出现喘憋,口吐大量泡沫样痰,此时禁止头低足高位,以免加重胸闷,可给患者取半卧位,减轻心脏负荷。简单处理后,尽快拔打120急救电话,由急救中心派出配备有专业医护人员、急救药品和除颤器等设备的救护车,将其运送到附近能提供24小时心脏急救的医院。

哮喘急性发作

      哮喘发作一般较急,急性发作时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地救治,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威胁生命。因此,哮喘患者及亲友有必要掌握一些
哮喘急性发作救治的知识。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陈欣医师给急性发作哮喘患者介绍一种临时的急救措施:首先,患者保持坐位,松开衣扣,尽可能保持周围环境通风良好,有
条件的话开始吸氧,并重复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常用的有万托林和喘康速,可在吸入后数分钟内起效),在第1小时内每20分钟吸入2~4喷。随后根据治疗反应,调整为每3~4小时吸入 2~4喷。大多数轻度发作的患者在经过这样简单处理后,病情可以得到缓解。对于症状仍得不到缓解的中重度发作患者,应尽快送医院进行正规治疗。

      陈欣医师提醒,哮喘患者无论病情控制好坏,都应该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万托林和喘康速,此种药物对哮喘的意义就如同硝酸甘油对于冠心病一样,关键时刻可以救命。患者应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吸入方法),并定期更换,以防失效。但这种药物只能用作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急救用药,切不可长期规律使用。因为长期规律使用会导致呼吸道对此类药物产生“耐药”现象,到了真正需要的时刻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低血糖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有人突然皮肤及颜面苍白、出冷汗、饥饿感、心慌、疲乏无力、手足颤抖,严重的神志不清、昏迷不醒。这时,可试着喂
患者一些糖水,如果患者的症状减轻或消失,这就是低血糖症。王晓龙医师介绍说,普通百姓对高血糖的危害都有所了解,但却很少知道低血糖对身体
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高血糖影响全身的血管,尤其是微小血管,呈渐进式、缓慢地损伤,损伤程度逐年累积;而低血糖几分钟就可以影响脑组织。

      王晓龙医师告诉记者,低血糖的发生常有一些诱因,如没有正常进餐,糖尿病患者药物服用出错、胰岛素过量等,所以预防尤其重要。如不要进
行持续时间过长的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应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一定量的早餐。糖尿病患者随身带几块硬糖或饼干之类的食品,发生低血糖后,迅速吃些点心、糖果,喝些糖水、果汁等,症状便有所缓解或消失。

骨折

      如果摔倒或受其他外伤以后,身体的某个部位疼痛剧烈、发生畸形或活动受限,就要想到可能是发生了骨折,尤其是老年人,受外伤更容易发生骨折。

      20323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副主任尹良军教授指出,发现有人出现摔伤,应首先辨别是否有骨折,进行紧急处理后迅速送入医院抢救。发生骨
折时,一般都会出现下列各种症状:

      ①局部的疼痛(触模时或走动时便会疼痛)。
      ②肿(由于皮下出血而变成紫色)。
      ③变形(与健康的另一侧比较时,便可发觉较肿大或突出或凹下或者变短)。

      尹良军医师特别指出,在骨折发生的一瞬间,如果有明显的折断声音出现,很多人能够判断骨骼有折断的现象;但有时即使是极轻微的撞伤,自己
虽然感觉没有什么事,也不能排除骨折。这时到医院接受X线检查,就可能发现骨部出现裂痕或者其他各种不同程度的症状,千万不要认为“可以活动便不是骨折”!此外,若只是软组织受伤,一般2周时间就会缓解,骨折却是进行性加重的,从这点也可以区别骨折与软组织受伤。

      由于年老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所以老年人在受伤后,一定要限制活动,如果还继续走动或者随便伸展,可能会将不完全的骨折
伤处变成完全骨折,而且会加重周围的血管或神经症状。对于四肢骨折,紧急的时候可利用周围所有可作为固定用的材料,例如杂志、手杖等作为固定
材料用来包扎伤处,同时在夹板与关节部的空隙间应用毛巾或衣类等柔软的东西填垫好,使伤部得到固定。而对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普通人是没办
法自己处理的,应拨打120求救。

      当然,预防重于治疗,如果家庭中有老人或小孩,应该保持地面防滑;而在楼梯处或黑暗的地方,应有照明灯光,预防撞伤或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