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论坛
《家庭医药》

《家庭医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独创药理学家和名医办刊新模式,荟萃医学名家,集纳药理精华,指导家庭如何对症选药,科学用药;告诉读...

文章数765
当前位置:
主题站>名刊精选>《家庭医药》>详情页

失眠之痛

2013-11-16 20:46:08

 

指导专家: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教授 彭 康

整  理:西 捷

 

没有得过失眠症的人无法理解失眠患者的痛苦。

在百度失眠吧,一位网友这样写道:“2个月彻夜不眠啊!用脑过度,休息不足,胡思乱想。感觉自己真的没有了睡觉的功能!2个月,让我头发快掉没了,脸憔悴不堪,瘦得不成人了,四肢疲惫,身体越来越差,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吃过中药无效,一点改善都没有……”

24536

失眠危害有几多

中华医学会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睡眠障碍患病率达42.7%,约有3亿中年人患有睡眠障碍,睡眠不良者高达5亿人,其中3亿以上生活在城市。成年人中约有50%的人群有过睡眠不良经历,而职业女性中更有高达80%的人受睡眠不良困扰,睡眠与健康问题日益受到普遍关注。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形式,包括入睡困难、难以维持睡眠、睡眠程度浅、经常梦魇、早醒等。医学上失眠可以分为3类,一是短暂性失眠,通常持续几天;二是短期性失眠,通常持续23周;三是慢性失眠,持续时间为1个月以上。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失眠不会影响人的健康而延误治疗,殊不知,长期失眠将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对身体造成多种危害。失眠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主要表现为:

1.身体免疫力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

长期“睡眠欠债”的人因为大脑缺乏休息,直接导致神经物质分泌紊乱,记忆力衰退,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肥胖、心脏病、中风,也增加了罹患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2.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失眠往往导致白天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紧张易怒,与周围人相处不融洽,抑郁、烦闷,严重的还会导致悲观厌世。

3.引发心理疾病。

大部分失眠患者不仅仅只有失眠一种症状,而是同时伴有由失眠引发的多种病症。失眠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精神方面的异常。反过来,心理因素也是导致失眠的一个主要原因。患者往往由于失眠引发抑郁,因为抑郁又加重失眠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长期失眠便会导致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甚至产生不可抑制的自杀念头。

4.过早衰老,缩短寿命。

失眠使机体抵抗力下降,降低身体素质,加速衰老,引发多种疾病,缩短人的寿命。

5.儿童睡眠质量下降会直接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

 

失眠患者多因“放不下”

睡眠是一种自发的和可逆的静息状态,是一种主动过程,是恢复精力所必须的休息。睡时人脑只是换了一个工作方式,使能量得到贮存,有利于精神和体力的恢复;而适当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既是维护健康和体力的基础,也是取得高度生产能力的保证。可以说,人天生就会睡眠,也必须睡眠,但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睡不着而深受失眠的痛苦呢?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的方式和氛围较以往有很多改变,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乃至少年儿童都有不同的压力和担心的事情,简单地说,就是有很多的“放不下”。这些“放不下”不仅影响睡眠质量,严重者甚至导致焦虑和抑郁。

企业家们面对市场激烈竞争,为企业的发展担忧“放不下”;行政官员工作压力大,担忧仕途而“放不下”;白领人士面对职场竞争,担忧职位的升迁而“放不下”;学生学习任务重,担忧考试就业而“放不下”;老人关心子女也总是“放不下”。这些“放不下”,如果能正确面对和处理,保持良好的心态,也能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和良好的睡眠;如果不能正确面对,或是性格内敛、较真、多虑、敏感、多疑和不能自我调整而总是“放不下”,就有可能影响正常睡眠,导致失眠。因此,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对睡眠至关重要。

但是,生活中有很多人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一旦出现失眠就服用镇静安眠药,甚至长时间服用而产生药物依赖。有时尽管服用了安眠药,仍然得不到正常的睡眠而出现头晕、头痛、健忘、心慌心悸、焦虑等。

要知道,人生总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总有需要担当的事情,不能整天不断地想过去、现在、未来的事情,要“打开心结”,尽量愉快生活。中医有“先睡心,后睡身”之说,即心静神安方能安然入睡,所谓“入寐之法,首在清心”。所以,该放下的要放下,放不下的也要尽可能放下,有好的睡眠才有好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也才能把“放不下”的事情做好。

24537


失眠≠神经衰弱

小王是一所重点中学的数学教师,本来不善言词、不喜交际的他这个学期担任了一些行政工作。面对微妙的上下级关系以及看不惯的那些事,他感到非常苦恼,近来经常失眠,感到乏力、头昏脑胀。校医给开了许多药,但服后都未见效,不得已只好吃安眠药,几乎每夜都离不开它。小王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神经衰弱。

失眠不等于神经衰弱

其实,邵先生神经衰弱主要是因长期紧张工作引起,与自己的个性素质也有很大关系,不善于工作安排,不注意劳逸结合是直接原因。神经衰弱患者以脑力劳动者居多,他们往往对事情主观要求完美,烦燥易怒不易控制情绪,遇事容易激动,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衰退,思维迟钝,要分析思考一个问题极为费力,工作效率低。越是这样,他们越感到心烦意乱,压抑紧张。

失眠,几乎是每一个神经衰弱患者都具有的症状。他们常常感到不易入睡,睡时多梦,第二天醒来,好像昨天没有休息,疲倦不堪,深以为苦。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神经衰弱患者可以有失眠症状,然而失眠不都是神经衰弱,还要结合其他症状作出诊断,如精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

神经衰弱不一定要用药物治疗

神经衰弱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是可以恢复的。治疗关键在于要有信心,如果对疾病产生畏难情绪,顾虑太多,就恢复得慢。“信心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可产生意想不到的疗效。

前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曾做过一个有名的试验,他持续给一组小白鼠以缓和的弱电刺激,使其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不久即出现容易激动状态,继之则变得反应迟钝,行动缓慢,不爱活动,食欲下降等。巴甫洛夫把这些小白鼠分成两组,一组继续给以刺激,结果症状更加严重,而另一组停止刺激,症状很快消失。因此,巴甫洛夫得出结论,神经衰弱是由于大脑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若经适当休整即可恢复。

因此,脑力劳动者应该劳逸结合,适当注意体育锻炼,在体育活动时,脑细胞得到了休息与调整,这就是恢复神经功能的好方法。

 

自我调治 赶走失眠

失眠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也有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由于失眠与心理、社会因素有重要关系,所以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治疗,自我调治都是很重要的。根据临床观察和经验,对于失眠的患者,在药物治疗之前建议首先考虑自我调治,或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配合自我调治,必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生活行为的控制

生活行为的控制,重点在于调整白天与夜间的兴奋度,限制或消除不良习惯,建立规律和良好的觉醒与睡眠习惯。

1)白天提高兴奋度,增加日照时间。尤其对于长期伏案工作者、家庭主妇、退休人员等,白天所进行的社交活动少,体力活动少,日照时间通常不足。这些因素导致的夜间睡眠障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这些人应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等,多暴露在阳光下。而在晚上则应减少光线(尤其是较强的光线)、噪音等的干扰。

2)减少睡前的刺激性活动。睡前应避免锻炼身体,不要从事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等。必须在晚间工作的人,则应该刻意在睡前12小时进行放松,使自己的体力与精神舒缓下来,以免影响睡眠。如果在身体与精神紧张时上床,虽然有睡意,但往往会出现入睡困难。入睡困难会导致情绪烦躁、心理紧张,可能会进一步影响睡眠。当然,睡前常规性的性生活不在此列。

3)减少睡前接受精神刺激和摄入刺激品。前者如阅读恐怖小说、观看兴奋恐怖悬疑影视片等;后者如吸烟、饮咖啡、浓茶及兴奋药品等。不要养成躺在床上看小说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有些人的失眠就是这样引起的。流行的计数催眠法实践效果不好,有些失眠者越计数越焦虑。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过量饮酒显然对睡眠有严重影响。虽然看起来喝醉后很容易入睡,但实际上宿醉后的睡眠质量并不好,往往会在次日出现明显的残留效应,如头痛、困倦、疲乏等。

4)调整睡眠-觉醒节律。养成正确的睡眠-觉醒习惯,例如只在有睡意时上床,如果上床后1520分钟仍没有入睡,则应立即下床,做些轻松的活动,放松身体与精神,直到出现睡意再上床;另外,无论前一晚睡得多与少,第二天都应当按时起床;午睡时间不超过1小时,避免不恰当的日间睡眠干扰夜晚的正常休息。

5)限制无效睡眠,提高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在床上时间=睡眠效率。有的人每天躺在床上的时间很多,但实际睡眠时间却短,比如在床上8小时,而实际睡眠时间只有5小时。这种情况,应该限制无效睡眠,也就是将在床上的时间限制在5小时。要建立这样一个观念:“床是用来睡觉的”。临床实际证明,睡眠限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减少老年患者入睡后的觉醒很有帮助。

身心的放松

睡眠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的觉醒水平与睡眠中枢共同调节,降低皮质和机体觉醒水平,以及增强自身睡眠中枢的主动调节能力,都很重要而且有效。身心放松的目的是降低觉醒水平,并非诱导睡眠。不要在身心放松过程中刻意追求困意,这不是放松的目的所在,而且刻意追求反而会引起皮质兴奋,进一步影响睡眠。身心放松可采用以下方法:

◆肌肉放松  使全身肌肉从上到下逐个部位松弛下来,也可通过热水浴和按摩来实现。

◆想象  回忆或想象愉快的情景,可诱导躯体松弛或转移焦虑心情。

◆腹式呼吸  慢呼吸可以使全身放松。此方法在众多方法中最简便易行,而且临床效果比较好。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调治方法将帮助改善睡眠,这些方法不仅安全,而且效果较持久,还可避免或减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安眠药的合理应用与选择

最后再来谈谈催眠药物的应用与选择。

临床上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有安定、利眠宁、硝基安定、去甲羟基安定、甲基三唑氯安定等,此外还有眠尔通、安眠酮、导眠能等。这些药物在体内会受到肝脏中药物代谢酶的作用,患者服药后,药物进入血液及作用部位,在一定的药物浓度下发挥催眠作用,之后,这些药物在肝药酶的作用下会发生分解,此时,它的催眠作用消失。

安眠药治疗失眠的效果虽然好,安全范围也较大,但是如果超过正常剂量或长期使用都可形成药物依赖(即成瘾)。如果患者经常服用某种安眠药,这些药物会促使肝药酶产生增多,从而使患者产生“耐药性”。

对于催眠药,失眠患者常持有两种极端态度:有些患者过分地依赖催眠药物,每晚非吃不可,越用剂量越大;而另一些患者又过分恐惧催眠药物,宁愿痛苦地辗转反侧,也不敢服用一片药。这两种极端态度都是不恰当的。

在针对失眠的病因进行治疗的基础上,间断性地合理使用催眠药物,充分发挥其药效并减少不良反应,是处理失眠的重要手段。医生和患者都必须明确,用药的目的不是使睡眠依赖药物,而是以药物为手段重建睡眠的正常规律。

考虑到现有的催眠药物,都可能使患者形成药物依赖,所以催眠药物治疗只能间断进行,如果用药后得到了好睡眠,就要果断停药。患者应该明白,两三晚睡不好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往往在几晚睡不好之后,接着会出现自然的熟睡。

那么,应该如何选择催眠药物?

理想的催眠药物应具备以下6个特点:短睡眠潜伏期,使患者迅速入眠;不改变睡眠的正常模式;确保患者一夜睡足,不早醒;白天不余留镇静作用;不使患者形成习惯性和赖药性;即使过量也难以自杀成功。

虽然,至今还没有一种催眠药物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但在选用药物时仍应该用这些标准来权衡考虑。目前对催眠药物的选择主要还是经验性的,医生要参考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尽量以最小有效剂量来达到最大目的,同时要考虑避免蓄积中毒,利用一切可能的有利因素与催眠药物相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个体对药物有选择性,有的患者觉得这种好,有的患者又觉得那种好,并不断追求药效更强烈的催眠药物;有的患者长期服用催眠药物并从中尝到了甜头,擅自不断增加剂量;有的医生把抗精神病药物用于治疗一般性失眠,这些都是不对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强调不能使睡眠依赖于药物。对失眠的治疗,整体性的调理和有针对性的处理相结合,并讲究睡眠卫生,才是改善睡眠的良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