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论坛
《科技潮》

《科技潮》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4:00

文章数169
当前位置:
主题站>名刊精选>《科技潮》>详情页

永无休止的战斗

2009-12-27 16:14:47

  1892年,俄国一位名叫德米特里·伊凡诺夫斯基的植物学家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发现了一个让人吃惊的现象:得病植株的汁液通过一个瓷制过滤器过滤后依然能够引起感染,而这种过滤器足以滤掉包括细菌(当时人们所知的最小病原体)在内的各种微生物。这意味着,一定有某种微小的“传染因子”很容易地从过滤器脱身了。它是什么呢?


  最近肆虐世界的甲型H1N1流感,其新的病毒基因据说就是由来自猪、禽和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组成的。该病毒目前的致死率虽然不高,但不排除变异的可能。因为甲型流感病毒的特点就是毒力强,易变异,人和动物都会感染。

  6年后,另一位植物学家,荷兰的马丁努斯·贝叶林克在同样的研究中证实:在烟草植株内部繁殖并传病的并非细菌毒素。起初他把这种传染介质叫做“有传染性的活液体”,后来又称之为“virus”——病毒,这个拉丁词的意思是毒素或毒液。1901年,美国军医沃尔特·里德研究发现,导致许多美国士兵丧命的黄热病,其感染原不是一般的细菌,而是比细菌小得多的病毒!

  这一“新”的生命形式的出现,使20世纪初的许多医学问题迎刃而解,也完善了巴斯德的细菌理论。它让科学界认识到,病毒侵害是导致许多人类疾病的原因所在,必须加以研究,同时还必须跟细菌区分开来。1914年,德国细菌学家克鲁泽证明:一般的感冒是病毒所引起的。到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包括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感冒、天花、小儿麻痹症及狂犬病等40种人类常见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但病毒的特性依然是一个谜。

  如今,我们大致已经清楚,病毒是一种完全寄生的微生物,它本身没有任何代谢机制,而完全依赖其侵入的宿主细胞提供养料来进行自身繁殖,而且繁殖速度极快。一般病毒只有一般细菌大小的1/1000,它能够与人体内的细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不容易受到任何化学药品及任何其他疗法的攻击。

  病毒侵入人体以后跟细菌的作用机理也不一样。细菌通常只是产生一些危害身体的毒素,而病毒则是直接侵入到体内一些代谢或细胞机制里,甚至能够摧毁其免疫系统,因而经常会造成细胞或整个宿主有机体的死亡。

  更邪乎的是,病毒因子在非常短暂的生活史中就会发生改变,以适应于它所遭遇的所有挑战;当病毒的基因发生了哪怕一点有利于病毒的变化,自然选择作用就会立刻抓住这个机会。因此就有了这样一个断言:在疾病进程中,自然选择作用不断改变着病毒的特征,药物也促进了进化作用。

  特别是,像人流感病毒这样的病毒还会以惊人的速度突变,并能与其他流感病毒交换基因,实现重组重配。这种新的“杂交病毒”往往更为活跃,更为危险,也更难预测,更难对付。

  今天,尽管我们已经可以快速测定每一株流感病毒的基因(甚至全基因组)序列,但对其起源和进化的规律仍没有完全把握,更别说预测其爆发时间了。无怪乎国外一位流感专家就此叹曰:“只闻钟声滴答,而我们却不知道时间。”

  有人用一个等式描述了未来社会可能会出现的画面:“善变的病毒+改变中的生态+日益密切的人员交流=更多无法控制的传染病的出现。”等式左端是我们今天已有的事实,其中的每一项都有着无限多种可能的变化。

  想来也有些可悲,数百万年的进化使人类拥有了非凡的技艺,但人们仍无法摆脱外在物质世界对身体的侵害,随时都在跟无穷种类和数量的病毒与细菌进行抗争,以维持生命的有限存在。这是一场永无休止的战斗,而且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下一分钟我们的对手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