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论坛
《科技生活》

《科技生活》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为您呈上最具权威性和前瞻性的全球科技资讯,满足每一位读者对科技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文章数155
当前位置:
主题站>名刊精选>《科技生活》>详情页

北京市科协“八大”——探寻创新之路

2012-08-29 11:27:16


□文/记者 李婵

 

“北京市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将于29-10日召开。自2007年以来,市科协七届委员会始终坚持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加强自身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每个月第一周的星期二,在北京的亦庄开发区,都会有一场公益性的专题论坛。它是“首都创新论坛”,从2009 年的5 5 日开始,论坛已经快3 岁了。

过去的五年来,“为首都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一直是北京市科协工作的重要内容。围绕“城市发展”和“产业进步”两大重点,北京市科协组织、联合举办了令人应接不暇的活动。“首都创新论坛”就是其中之一。

“首都创新论坛”诞生之初,正值一场经济危机肆虐全球。开办这一活动,为了就是帮助北京企业免受经济冬天的影响,增强它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在全球化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综合竞争力。论坛总是将主题聚焦在国际前沿的科技动态,邀请官员、专家、企业家一起分享创新的智慧。比如,针对当今飞奔的信息科技,主讲的院士会向大家分享互联网在未来的发展,以及云计算带给人们的全新的技术前景……

类似的活动,不胜枚举。“科技成果转化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北京论坛”、“北京蔬菜安全生产与流通技术论坛”等,无一不云集了各领域学者的真知灼见。“科技专家季谈会”、“北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政协科技论坛”等,更是一个个专家建言献计的大舞台,“智囊们”为首都的决策起了重要的作用。

对一些重大课题,北京市科协组织调研,征集报送了1100 余项建议;“北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160 余项被相关部门采纳;提交了90 余项政协提案、人大议案,《关于北京市建立地沟油统一回收制度的建议案》等10 余项提案获市政协优秀奖。

北京市科协的智慧,在农村的经济上一样取得了实效。2006 年,“科技套餐工程”正式启动了。

北京市科协、市农委对北京丰厚的科技资源进行了整合,凝聚了一批国内权威专家,组建了包括中央及市、区县、乡镇、大学生村官在内的四级人才科技服务志愿者。这个有着1300 多人的队伍十分强大,涵盖了农业、医疗、民俗旅游、心理卫生、应急避险、法律法规、基础文化等40 多个科技服务领域。他们通过了解农业的实际需求,为农民量身定制“科技服务套餐”,实现了科技资源与农民需求的有效对接。

迄今,“科技下乡”活动已经组织开展了2000 余次,400 多项优新科技成果得到了示范推广,受益群众达30 万人次。

 

服务公众科学素质提高

2011 年,一次盛大而特别的狂欢节在北京举办,10 万人次的公众参与其中这是首届“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12个国家的42 个科技组织带来了147 个科普项目。

这是北京市科协“烹饪”的又一份饕餮盛宴。为了促进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北京市科协不断加强与世界国家在民间科技上的交流与合作。它与30 个国家的41个科技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与23 家机构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

在“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主题展”中,41 位(次)诺贝尔奖得主、4 位图灵奖获得者参与了活动。“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吸引了10 多个国家的300 多名代表,逐步发展成了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青少年科技活动。

北京女孩施轶萌是2010 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的佼佼者。9 个月前,她代表中国参加了有“小诺贝尔奖”之誉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一举斩获了一等奖和3 个专项奖。这是自北京学生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针对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是北京市科协的“拿手戏”;自“科协七大”以来,200 万人次参加市科协举办的各类科技活动。连续五年,北京都在“全国青创大赛”中蝉联了第一,25 人获得“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1000 多名学生被列入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

北京市科协创办的科普活动,不仅仅面向学校,一样针对社区、农村、企业等,深入基层。在2007 年开办的“首都科学讲堂”,就已经成了一道具有公益性质、有着鲜明特色的全民科普大餐。

在“首都科学讲堂”,公众每周都会迎来一位重量级的学者明星,他们将农民、未成年人、白领、公务员等群体最关心的科学话题,将科技知识、科学思想等送入公众之中。如今,“首都科学讲堂”又全新改版,新版讲堂一改过去只是“学者讲、公众听”的形式,在开场加入了市民访问专家的互动。

开讲至今,吸引了大量国际知名学者。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00 余位院士专家走上了讲堂;数以十万计的公众从中受惠,每周一次的讲堂在市民中掀起了科普热潮。

北京市科协联合财政局实施了“社区科普益民计划”,这在全国都是第一次;重点打造了北京科技周、科普日、科普之春、科普之夏、百万家庭数字技能大赛、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主题展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制定了《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五年规划》,建成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服务系统,将“西单科普画廊”升级扩容为500 多平方米的多媒体展厅。

北京市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比例,从2002 年的6.6% 提升到2010 年的10%,保持全国领先。在2009 年“全国公众科学素质电视大赛”中,北京市代表队荣获冠军。

 

服务首都科技工作者

对于人才,北京市科协有着道不尽的宠爱。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等单位,有25 个专门用来调查科技工作者状况的站点。它们是由北京市科协设立的。近年来,这一调查制度让科技工作者反映意见和建议、表达诉求与呼声的渠道,变得更加通畅了。

为了及时了解到科技工作者们在思想观念、就业方式、科研环境、生活状况、流动趋势等方面的新动态,为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参考,北京市科协会定期开展专题调研。《我市非公高技术企业科技人员状况调查分析》、《当年功臣呼唤公平正义,要求解决退休金过低问题》等调研报告和建议,受到了北京市的重视,这为促进解决科技工作者实际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

北京市科协还下大力气来完善站点的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制定考核办法,以便让站点的运作规范、长效。除了调研之外,市科协的人才工作常常是面向一些重点人群、特色人才。

比如,在《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计划》的支持下,5 年来举办了321 场青年学术活动;它资助着青年学者们出版了学术专著18 部、资助59 人次参加了境外的学术交流。《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让中学生也可以走入重点实验室;《海外智力为首都建设服务计划》建立了6 个海外智力工作基地和1 个海智服务基地,凝聚700 余位海外高层次专家、推介了海智项目600 余项;《发挥离退休科技人才作用计划》资助了老科技人才继续发光发热。

五年来,北京市科协推荐的人才中,2 人获得“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32 人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77 人获得“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728 人获得“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大批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北京市科协还承办了“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推动了首都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17868

扎实推进枢纽型组织建设

北京市拥有16 个区县,每个区县都有各自的特点。

比如,石景山区从2002 年起,开展科普社区的创建工作,针对社区居民的科普成了区科协的一大工作重点,在石景山的129 个社区中,上百个成为科普社区。东城区将网格地图的技术运用到了城市的管理中,全区被划分为1652 个网格单元;而后再将这些单元格分给城管监督员,一发现问题就可及时上报、及时解决。海淀区汇集了60 所各类大专院校、213 个科研院所,在北京乃至全国,都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人才优势。于是,海淀科协就编印《专家建议》,围绕重点、热点问题献计献策。大兴区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了西红柿村、冬瓜村、南瓜村、甘薯村……尝到了科技“甜头”的村民们主动找科技、用科技,大兴科协就努力转变农民们的思想观念,给他们“头脑风暴”……

北京市科协支持区县科协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展特色工作。目前,西城、朝阳、海淀、延庆等9 个区县,成功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区县。街道、社区科协,区县学会,农技协、农业合作社等基层科技团体也蓬勃发展。北京大学等100 个单位也建立了科协基层组织。科协组织的网络正在不断壮大。

作为一个科技类枢纽型组织,北京市科协在团体建设上丰富着自己的工作内涵。它探索着更加开放、便捷的管理组织、提供服务,逐步形成了动态管理与退出机制。5 年内,新成立学会、基金会34 个,协助有关部门依法撤销7 家学会。一批学会在承接职称评定、标准制定、科技培训、开展科技奖励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