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论坛
《科学大众》

《科学大众》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创办于1937年,是我国创刊最早、影响最大的科普刊物之一。现由江苏省科技厅主管、江苏省科协主办。70多...

文章数383
当前位置:
主题站>名刊精选>《科学大众》>详情页

“蚯蚓军团”打造绿色奥运

2008-12-23 23:19:27

  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北京,无数运动员和游客领略着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激情碰撞的人文火花,感受到蓝天碧水绿树红花带来的畅意时,突然他们被奥运村中一个个样子别致,名叫“蚯蚓处理垃圾反应器”的东西所吸引。

  “你辛勤耕耘,给土壤送来空气;你吞土不止,肥沃了广袤的田地;因为有了你,才有草地青青,花香遍地;种田人感谢你,因为你是最古老的犁。”这是我中学时代学习《环节动物》后写的一首小诗。成年后在做生物老师的日子里,心中就有了蚯蚓情节,总是不忘观察和研究蚯蚓。可我知道,世界上最早用科学方法研究蚯蚓的是达尔文。

  达尔文与蚯蚓

  达尔文(1809-1882)出生在英国的施鲁斯伯里。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希望他将来继承祖业,发扬济世家风。1815年达尔文刚满16岁,便成了爱丁堡大学医学院的学生,但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到医学院后,他兴趣不改,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父亲认为他“不务正业”,一气之下,于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将来成为“尊贵的牧师”。不信上帝的达尔文,十分厌烦神学院的课程,他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听自然科学讲座,还自学了大量的自然科学著作。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他放弃了待遇丰厚的牧师职业,经老师推荐,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政府组织的“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记录和掌握了生物界大量的进化资料,回国后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成为伟大的进化论者。

  1881年,达尔文出版了名著《植物土壤和蚯蚓》,这是他去世前的一本重要著作,是他观察研究蚯蚓的总结。达尔文告诉我们,蚯蚓是地球最古老的犁,亿万年来一直在为人耕作。每1亩地有5万多条蚯蚓,它们把地下的泥土吞食后排出地面,每年的工作量是7.56~18.12吨。如以10年计,它们排出的土可将1亩地平均加厚2.5厘米。经过蚯蚓胃肠的作用,它的排泄物多出了好几种腐殖质酸,能溶解小石砾,加速土壤的风化作用,增加了土壤中的氮、磷、钾、钙的含量,使酸性或碱性的土壤变成适合植物生长的中性土壤。

  在耕地里,一些落叶、腐物都是蚯蚓的食物,经它们加工和微生物发酵,成为上好的有机肥料,能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蚯蚓来回在土中穿梭耕作,增加了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呼吸,根旺盛生长,才能根深叶茂,长出发达的地上部分,开花结果,取得丰收。蚯蚓在地球至少已有5亿年的历史,是一种古老的生物,看着并不起眼,但在科学家的研究开发下,成了不可多得的食品、饲料、制药、环保生物。我们在享受蚯蚓科技成果时,一定不能忘记达尔文,因为是他第一个系统研究了蚯蚓,是第一个吃“蚯蚓螃蟹”的人。

  种群数量众

  蚯蚓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动物。很多人喜欢把蚯蚓叫做曲蟮,或者地龙。它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的,属于环节动物。世界上蚯蚓大约有2 500多种,分布非常广泛,就是在极寒冷的冰雪地里,也有它们的踪迹。我国大约有140多种蚯蚓,它们大多数生活在淡水泥底或者潮湿的土壤中,少数的蚯蚓寄生在其他动物的身体内,个体很小。


土著人常将蚯蚓缠在身上驱暑降温

  在南美洲亚马逊河边的阿迪斯山区,达尔文观察到一种巨型鼻蚓,它们体长可达2.1米,宽5厘米,像一条土灰色的蛇。每逢雨季,地下含水量增高,它们会爬到地面,雨一停又钻到地下。在炎热干旱的季节,达尔文看到山区土著人的脖子上、手臂上、腰上都缠着很粗的绳,这是一种什么装束?他很奇怪,走近一看才发现这些绳都是巨型鼻蚓,原来蚯蚓的体温只有10度,土著人用它缠在身上驱暑降温。我国海南岛保宁县产的环毛蚓,体长也有1米多,拇指样宽;四川峨眉山的一种环毛蚓,当地群众叫它穿山龙,身体灰黑,体长40~50厘米,是峨眉一景。生活在江浙平原的中华合胃蚓,体长也有几十厘米。这些是蚯蚓中的巨人。蚯蚓中小的体长不足1厘米,如无锡太湖周边的杜拉蚓,体长才8毫米。蚯蚓的体色也不都是灰土色的,有的体色很美。如有一种合胃蚓呈橄榄绿色,生活在湿地的环毛蚓显示棕色,有的有白色与棕色相间的环纹;蜥纹环毛蚓体背有棕绿相间的斑纹,同苔藓的色彩基本一样,爬在上面很难发现。有的蚯蚓还能发出鳞光,如华北产的赤子爱胜蚓,个体很小,但在黑暗中能发出鳞光,相当漂亮。

  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的动物,但必要时也能自我受精生殖。一条成年的蚯蚓,同时有雌雄两种生殖器官。尽管如此,但由于雌雄生殖器官成熟的时间不同,所以一般仍需要异体受精。蚯蚓交配后,一般相隔6~8天便开始排出卵囊。由于蚯蚓种类不同,卵囊的大小、形状不一,有的是椭圆形,有的是近球形。每种卵囊里包藏的卵粒、孵出的幼蚓的数目也不一,有的仅1条,有的2条,有的三四条,有的更多。个体大的蚯蚓,排出的卵囊也较大,但里面的幼蚓数目较少,往往只有一二条;个体小的蚯蚓,排出的卵囊也较小,但里面的幼蚓数目较多。

  应用范围广

  20世纪70年代以来,蚯蚓作为一种奇特的生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蚯蚓的繁殖能力强,在合适的条件下,一年内2条蚯蚓可繁衍100万条。蚯蚓本身是最好的动物饲料。许多国家认为蚯蚓同土壤微生物一样,是构成土壤的重要生物因素,没有蚯蚓,土壤中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蚯蚓不但是耕松土层改良土壤的能手,还是处理有机垃圾的能手。蚯蚓具有超强“吃”污泥的能力。每天,蚯蚓吃下造纸厂、化工厂送来的污泥或生活垃圾,一边吃一边拉,拉出的就是高效有机肥料。如果蚯蚓吃下去的是牛奶场、养殖场送来的粪便,经过消化分解,拉出来的也是有机饲料。科技人人员研制了蚯蚓生物反应器,这是一种集高效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农业有机废弃物与蚯蚓养殖为一体的机械设备。将收集的有机垃圾和废物输入反应器,里边的蚯蚓团队就会发生生物反应,通过蚯蚓的胃肠对污物、重金属等进行无害化处理,不断从出料口排出经烘干的无害化蚓粪。实验表明,3亿条蚯蚓每天可处理100吨的造纸污泥,可处理300吨的酒厂、畜禽和水产品加工厂的废弃物和废水,还能处理城市垃圾和畜业垃圾,同微生物一起将它们化为有机肥料。蚯蚓的排泄物是一种黑褐色、颗粒状、无臭味、肥效长的优质有机肥,富含有氮、磷、钾三要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并含有其他肥料没有的18种氨基酸,它保水、保肥,通气性好,便于好气性微生物繁殖,利于植物根系发育。这些优点都是其他复合有机肥无法比拟的。蚯蚓富含蛋白质,是青蛙、鱼类、一些鸟类、地栖小动物喜爱的食物,是食物链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蚯蚓对生态系统的贡献巨大,生态系统不能没有蚯蚓。

  蚯蚓适应性强、繁殖率高、抗病力强、用途广,而且生产成本低,养殖方法简单,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养殖改良的品种蚯蚓,亩产可达3~4吨,利润在万元以上,是一项周期短,效益高的致富项目。蚯蚓可用于净化环境、增肥改土、制成优质的饲料添加剂,或蛋白食品,也是医药、化妆品的原料。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已在工业、农业、医药、环保、畜牧、轻化工和新潮食品上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蚯蚓深加工、综合利用等方面喜人的成果。我国广东、福建的山民古来就把蚯蚓当着食品,新西兰有两种蚯蚓是毛利人孝敬长辈最珍贵的礼品,日本的蚯蚓馅饼,南非的炸蚯蚓都是有名的风味小吃。蚯蚓经科学加工,可制成罐头、蚯蚓粉、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

  奥运贡献大

  蚯蚓具有超强吃污泥的能力,吃进去有害的污泥、生活垃圾、禽兽粪便等,排出的粪便就变成没有任何臭味、不招蚊蝇的优质有机肥,还有些变成了饲料。北京奥运会上的“蚯蚓处理垃圾反应器”,主要是通过蚯蚓吞食分解垃圾中的有机质,奥运村中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将足不出户就被蚯蚓“消化”掉90%以上。漂亮的蚯蚓处理垃圾反应器将成为奥运村的一景,蚯蚓吃过的蚓粪是优质的生物有机肥,从而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另外,在北京奥运会香港分赛区马术比赛期间,将会用8 000万条蚯蚓帮助消化处理参赛马匹每天产生的大量粪便、剩余饲料等垃圾,并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

  北京奥运会香港分赛区将有来自世界各国约250匹马汇集,马厩每天产生的粪便等废料将超过30吨,如果不进行分解处理而直接运送填埋,将会给卫生填埋场很大的负担。所以在马术比赛期间,工作人员会将各马厩内马匹粪便、剩余饲料及旧报纸、稻草、木屑等马房的垫料等废料收集起来,运送到统一的回收场,先通过一个检测输送带,把一些无法分解的无机废料如塑料等拣出来,再将这些废料用水混合,以减少其可能含有的重金属等物质。然后,这些东西还将通过一个压滤脱水过程,将固体和混合废料中的水分脱去,形成泥状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储藏10天后,再被放进20个3米宽、60米长的蚯蚓槽,成为8 000万条蚯蚓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