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论坛
《心理与健康》

《心理与健康》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帮你了解心理知识,浏览心理世界,拨开心理迷雾,树立心理淤积,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文章数189

一念之差,还是蓄谋已久

2015-03-31 15:37:57

一念之差,还是蓄谋已久

 

近日,笔者有幸采访了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中国残联副主席黄悦勤教授。黄悦勤教授带领团队围绕自杀研究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 结合自己所做的研究,就自杀的危险因素、自杀的防范以及自杀的常见人群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自杀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黄悦勤教授强调,自杀是人主动地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虽说每个人既有生存权也有选择死亡的权利,但多数人都有强烈的生存愿望,并不想死去。有些自杀是生物学因素造成的,找不出可以恰当解释该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

目前就引发自杀的生物学因素而言,有不少与精神医学有关的,例如精神障碍,最常见的是原发性抑郁和精神分裂症:原发性抑郁患者具有强烈自杀倾向,脑内调节情绪的五羟色胺出现问题,即使在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刺激时,也会有自杀行为;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如:感觉有人指挥自己去死,不能自我控制,因而产生自杀行为。

因此,不要片面地认为只有受过刺激、压力大的人才会自杀,其实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者,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这类人常伴有自伤、伤人等行为,他们的自杀往往是没有明显预兆的。例如大艺术家凡·高因患有严重的精神疾患,发作时曾切下自己的耳朵, 他年纪轻轻就自杀了,他的自杀可能与很多因素有关,但精神障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还有一部分自杀行为是由多方面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如无法释怀的压力、痛苦等,再如负性生活事件,如经济困难,患病或受伤,急性生活事件中最常见的是家庭或人际冲突。

 

那么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自杀呢?

自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第一阶段,自杀意念,即仅限于产生了自杀的想法但未付诸任何实践。

B第二阶段,自杀计划,例如对自杀的方式方法有详细计划,如买好了安眠药,甚至准备好了枪,但此阶段仅限于计划,没有实际自杀行动。

C第三阶段,自杀未遂,即采取了自杀的行动但由于抢救及时、自杀方法和工具选择等因素未能成功自杀。

D第四阶段,也是最严重的后果,即自杀死亡。

这四个阶段的严重程度依次上升,相比于其他三个阶段,“自杀意念”在人群中占有的比例相对最高,“自杀计划”、“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在人群中所占比例依次下降。

对于有自杀倾向的人,应首先排除精神障碍,对于确诊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应加强诊治。自杀可以分为计划好的与冲动性的。冲动性自杀往往是为了引起他人对自己的关注而以死想威胁,可以通过危机干预有效避免,有时旁人多加劝导,给予其生存的信念,则很快能打消自杀念头,多发生在文化程度较低、遇个别事情想不开的人群中;而对于计划好的自杀,则旁人较难发觉和预防,往往防不胜防。

 

社会精英为何频频自杀?

最近,某报社年仅35岁副总编辑自杀离世。据了解,自杀发生前,两个部门的重担都压在他身上新媒体工作要上早班,报纸工作要上夜班。他从1月份开始整夜失眠至今,吃安眠药也没用。吃饭吃到一半查看手机有没有突发热点,晚上刚睡下就被电话惊醒,指挥突发事件报道的事常有。仅10天,4位媒体人相继选择自杀手段结束生命的事件,让人唏嘘不已。

近年来,知识精英和文化名人的自杀呈现高发态势,让人们日益关注心理健康的残酷现状。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工作稳定且小有成就,社会地位较高,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极端行为呢?

黄悦勤教授认为,社会精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媒体夸大了这类精英人群的自杀现象,其实自杀在社会各个阶层都有发生,自杀发生率也不一定比社会精英群体低。

总体来讲,世界各国自杀率都有一个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并在进入老年期后迅速增高。老年人群在多数国家都属于自杀的高危群体,但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我国老年人群自杀问题要比西方国家严重。从我国国内地区分布看,农村老年人群的自杀率更高,约是城市老人的5倍。推测原因可能与医疗和经济保险制度不健全,尤其在农村,老年人群老无所依有关。

其次,社会精英确实面临的压力、考验较大,再加上由于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违反生物节律,不规律睡眠和饮食等,例如频频开夜车、昼夜颠倒,容易产生精神障碍,提高了自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