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军事科技

虽然都被称为狙击步枪 但是警用与军用之间的差别竟如此之大

  狙击步枪,是一种弹道性能远优于其他枪械的高精度武器,它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期。很快,这种武器便凭借着射程远、精度高等优点,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狙击步枪发展简史


  惠特沃思步枪,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狙击步枪(加装了瞄准镜)

  1899年,第二次布尔战争期间,英国成立了一支侦查部队,这就是洛瓦特童子军。因为这支部队的士兵,射击水平都相当高,所以在战场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战争结束后,这支部队成为了英国陆军中第一个专门执行狙击任务的部队。英国的这一做法,对世界各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虽然当时各国军方都已认识到狙击步枪的价值,但是对这种武器的发展,并没有多重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的堑壕战。因为狙击步枪威力巨大,且十分灵活,所以交战国将其大量的送至前线,并根据任务需求装备部队,这使狙击步枪开始被频繁的使用。不过,狙击步枪的使用高峰,却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二战期间李-恩菲尔德狙击步枪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狙击步枪被编入普通部队中,被广泛使用。这时各国军队装备的狙击步枪,与一战时期类似,全部都是用精度较好的普通步枪改造而来。例如增加托腮板、改变拉机柄角度等。二战末期,交战各国狙击手的数量及其装备的质量均有较大发展,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此后,狙击步枪成为各国军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


  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使用M40A3狙击步枪射击

  随着军事技术的迅速发展,早期狙击步枪已难以满足使用需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开始对狙击步枪进行较大幅度的升级。目前,现代狙击步枪,在可靠性、耐用性、精度和杀伤力方面,已经比早期狙击步枪强很多。

  军用与警用狙击步枪的差异

  军事技术的发展,让装备的使用环境变得复杂且多样。为满足不同情况下枪支使用的需求,现代狙击步枪,被大致分成了军用与警用狙击步枪两种。下面就来聊一聊这两种类型的狙击步枪有何区别。


  美军狙击手使用M107狙击步枪射击

  军用与警用狙击步枪,区别主要体现在精度和射程方面。

  精度方面,警用要比军用更好,仅次于竞赛用枪。军用战斗步枪/突击步枪的精度,通常能够达到3至6角分。军用狙击步枪的精度,通常能够达到1至3角分。警用狙击步枪的精度,通常能够达到0.25至1.5角分。竞赛用枪的精度,通常能够达到0.15至0.3角分。

  之所以是这种情况,是因为警用狙击步枪一般是在处理劫持案件这类特殊情况时使用。这种情况下,必须做到一枪毙命,且打在要害,否则后果会非常严重。而军用狙击步枪,不需要考虑这么多。


  FN SPR警用狙击步枪

  射程方面,军用要比警用更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狙击手。

  狙击手在使用射程远的枪械射击后,敌方会因距离太远,无法立即有效锁定狙击手的位置并发起攻击。这种情况下,狙击手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位置的变换或者撤离。而警用狙击步枪在使用时,狙击手通常会想方设法靠近目标,来保证自己能够一枪就打中目标的要害。所以,警用狙击步枪的射程相对来说没军用狙击步枪的射程要求高。

  为保证上述特点,警用和军用狙击步枪在结构、重量和尺寸方面,都按各自的需求进行了调整。

  在结构方面,警用要比军用更复杂。

  警用狙击步枪考虑最多的就是精度,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其结构就会设计的非常精密。而它的使用环境,通常要比军用狙击步枪好很多,不用担心会因环境问题出现故障。军用狙击步枪,则必须保证在恶劣环境、粗暴操作和互换零件等情况下,可靠性和精度不下降,所以就无法设计的太复杂。


  美军狙击手使用M107狙击步枪射击

  在重量方面,警用要比军用更重。

  警方/执法部门的狙击手,通常是乘车抵达目标附近再部署。为了提高射击精度,枪身重量再重也无所谓。而军方的狙击手,因为他抵达作战区域的方式很有可能只能依靠步行,而且还需要随身携带自己的武器,所以军用狙击步枪的重量要轻一些,避免消耗射手更多的体力。


  警方狙击手使用警用狙击步枪射击

  在尺寸方面,军用狙击步枪的枪管要比警用的更长。

  前面提到过,警用狙击步枪,在使用时并不考虑射程,而军用狙击步枪,是需要考虑射程的。为此,军用狙击步枪的枪管长度往往达到609.6毫米或更长,以使发射药完全燃烧,减少枪口焰并增加初速。而警用狙击步枪较短的枪管,虽降低初速,但在近距离足够用,所以不需要太长。(彭脆脆)

本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www.cdstm.cn)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责任编辑:毕孝斌]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3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