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0328_911738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

开博时间:2017-09-29 13:54:00

《世界遗产》杂志是中国唯一一本图文并茂对全球世界遗产事务进行全方位深度报道的专业性科技期刊。

文章数
分享到:

马六甲:见证六百年东西交汇的历史

2019-03-28 21:59:00

  马六甲是一个能唤起中国人历史记忆的异域地名。

  站在滨海饭店二十层楼的阳台上,放眼向马六甲海峡望去,眼前的一艘艘集装箱货轮忽然幻化成600年前的郑和船队,霎时间云帆高张,舳舻相接,涉波逐澜,若履通衢 ……在15世纪上半叶郑和大航海活动中,这里是明朝庞大船队突破远洋重隔、开辟西亚、东非航程最重要的前进基地。 

  2008年8月1日,在马六甲古城著名的荷兰红屋广场上,七千多名来宾和游客目睹了一场简短而又别开生面的庆祝仪式。一群身着古代马来服装的武士,急速将一封书信传递到马六甲州总督的手里。总督打开书信,正式“宣布”马六甲城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三周前的7月7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2届大会上,马六甲和马来西亚的另一座文化名城乔治市(槟城首府)作为城镇建筑景观独特、历史文化蕴含丰富的海峡城市,双双通过严格评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马来西亚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地。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估报告认为,马六甲古城位居中国和印度两大文明之间的要冲,先后历经马来、中国、伊斯兰、葡萄牙、荷兰和英国文化的显著影响,其鲜活的多元文化遗产充分反映在东西方各色风格的城镇形制和建筑式样中,而马六甲多样的宗教和文化活动,更为这一多元文化遗产增添了活力,因而古城应该得到永久的保存和保护。

  马六甲城市的六百年苍桑,既见证了东西方多个文明之间富有张力的对话,又浓缩了整个现代马来西亚的前世今生。

  马六甲位于海峡狭窄处的险要地带,又受惠于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在此交汇,穿梭于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海上贸易者,原本辐辏于室利佛逝和满者伯夷(今爪哇)的港口,现在开始泊靠马六甲。在马来海上部落的协助下,拜里米苏拉在向通过海峡的船只提供淡水的同时,强迫这些船只都要到马六甲申请通行许可。     

  今天的马六甲,是马来西亚最小的州之一,人口总共70多万。马来人近60%,华人占30%多,其余是印度人、葡裔和荷裔欧亚人。一些族群既吸收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同时又恪守着祖先的传统,从而形成了一些别具特色的混血族群。在各种主流文化之下,还产生了一些次生态文化。六百年来的融合,使这个历史名城成为一个人种万花筒和文化、宗教的超级大卖场,每一种文化留下的印迹都占有一席之地。各族群之间不但能对彼此的文化差异习以为常,而且能以欣赏的眼光相互打量。

  马六甲古城继承了历史的传统,像一张五色杂陈的百衲衣,随处可以听到、看到和感受到各种文化的存在。马来语既是全国性的语言,又是马六甲的街头语言。在这里既能听到纯正的英国英语,更能听到夹杂着泰米尔语、客家话、广东话和马来话的洋泾浜式英语。市区里不同的建筑设计式样和工艺传统,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穆斯林教徒到清真寺礼拜,基督徒在教堂祈祷,印度教和佛教徒在各自的庙宇里拜神礼佛,还有一些团体在拜祭祖先、联络乡亲。至于饮食、婚丧、仪式和节日庆典等更是多姿多彩。不同的文化背景绣织在一块图版上,让马六甲的多元文化充满了跃动的活力。

  本文来自《世界遗产》

上一篇:东方明珠——槟城乔治市
下一篇:宫岛:日本广岛神灵居住的岛屿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