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资讯  >  航空航天

今天,一起注目这颗强大的中国“星”!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今天上午10时30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注目;强大;中国“星”

仰望星空,星河璀璨中,北斗七星亘古闪烁。从李白“天回北斗挂西楼”的盛唐到如今,“北斗”所代表的意象不断丰富。在古代,它是天上的星辰,帮助人们找寻到正确的方向;在今天,它依旧是天上的“星辰”,但却是目前全球卫星数量最多、定位精度最高、定位速度最快的导航系统。

虽后起,但迎头赶上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导航系统,在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北斗并没有什么首发优势。它起步最晚,面临诸多考验,但却充分发挥了后发的优势。在北斗系统的三代发展过程中,卫星数量不断增加,精准度稳步提高,技术服务能力越来越强,从区域到亚洲再到全球。

注目;强大;中国“星”

2000年建成的第一代北斗系统,由三颗卫星提供区域内的定位服务,在海上定位可达到二三十米的精度,短报文通信功能一次可发送60个汉字。

2012年底,第二代北斗系统突飞猛进,发展成为由14颗卫星组成的系统,在亚太地区内导航系统标准服务的定位精度达到10米左右,短报文通信功能一次可发送120个汉字,并且可与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进行互通。

2018年底,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完成,在轨工作卫星达到33颗,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2020年6月23日,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进入预定工作轨道,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标志着中国北斗太空集结完毕!

虽艰难,但披荆斩棘

回溯北斗系统走来的每一步,栉风沐雨。从1985年电子学专家陈芳允院士提出北斗计划的奠基理论——“双星定位”理论以来,北斗就成为了无数航天工作者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

北斗系统之所以能提供高精度及授时能力,是建立在准确的时间基础之上的。作为北斗卫星的核心部件,星载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系到整个卫星系统导航定位的精度。如1米的定位精度需要星载钟的时间同步到3纳秒。为了确保星载原子钟时间的准确可靠,需要用时间稳定度、准确度更高的地面时间基准做校准。以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为例,它采用我国新型高精度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精度相当于300万年误差1秒。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具有高精度、高可靠、高保险、多功能等特点,其他优势也特别明显。如空间段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并且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较强,尤其在低纬度地区,优势更明显;又如它可提供多频导航信号,并通过多频信号组合使用的方式提高服务精度。此外,北斗系统还包含多种遥感技术,是唯一的通、导、遥一体化的全球系统。

虽“高高在上”,但贴近生活

注目;强大;中国“星”

北斗系统实现全球组网后,不仅有实力为世界各地提供精准的定位和授时服务,同时具备了成为国际标准时间正式比对链路的能力,可为世界各地提供性能更好的时间频率比对链路。

与此同时,北斗系统也在不断推动北斗技术的民用化,在地理信息、交通、导航出行、大数据、车联网、物联网、车道级导航、高级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等领域,将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此外,在海洋渔业、森林防火、应急搜救等领域,也将逐步进入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虽属一国,但面向世界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也代表着“中国的北斗”正式登上世界舞台。

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性公共资源,多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已成为发展趋势,全球用户都可以在终端上接收多个信号。在此之前,北斗服务没有做到全球覆盖,一些在国内已经推广且效果良好的相关应用方案并没有在海外大规模推广。现今,随着北斗全球组网完成和正式开通,必将有助于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多个地区更好地应用北斗、推广北斗。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都能享受到北斗卫星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

今天,伴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中国的“北斗”已然成为世界的“北斗”!

未来,北斗必将以更强的功能和更优的性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让我们拭目以待!(作者:程方洁)
科学性把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型号设计师 钱航
参考来源:新华网、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军网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本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www.cdstm.cn)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责任编辑:邱馨婵]
layui

    查看更多
    分享到:
    ©2011-2025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00731_1032103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