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资讯  >  航空航天

请查收!这堂来自太空的授课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长大后我要当航天员。”每一个年幼的孩童,睁大好奇的双眼向缀满繁星的夜空张望时,心底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一个声音。人们如何在失重状态下生活?从太空俯瞰的地球是什么模样?成为航天员需要具备哪些知识?
  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飞行乘组成员王亚平、聂海胜、张晓光因首次太空授课在一代人心中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8年后的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再一次从遥远的太空向广大青少年传授知识,在空间站内呈现了原汁原味的太空课堂,带来了“天宫课堂”第一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次别开生面的授课在中国科技馆设置了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分别设置了地面分课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进行全程现场直播。长达60分钟的课程丰富有趣,内容包括了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和天地互动实验等。3位“太空老师”细心讲解了这些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并通过视频通话与地面的学生进行实时互动交流。
  第一个实验是太空转身,这个在地球上轻而易举就能做的动作,在太空中却蕴含着大学问。在叶光富的展示下,我们看到在太空中人的上半身左转时,下半身右转;手臂左转时,身体其他部分将右转。实验所展现的是在微重力的环境中,航天员在不接触空间站的情况下(类似于理想状况),验证“没有外力矩,物体会处于角动量守恒”(角动量是描述物体转动的物理量)。
  水球光学实验中,只见王亚平往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人在水球中形成一正一反两个图像。这是因为重力消失的条件下,水滴表面的张力让水球能够成形,而注入其中的气泡。既不受浮力作用也不受重力影响,得以悬浮在水球中间,并将水球分割成了两种透镜(外圈成为一个凸透镜,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因此出现了这奇妙的一幕。还有悬浮在水中的乒乓球、慢慢盛开在水膜上的纸花、失重条件下突突跳动的细胞,泡腾片融入蓝色水球后,逐渐膨胀的水球表面包裹住愈来愈多的气泡,精美得像一件艺术品……这些在太空中自然发生的现象,在地面上的学生看来神奇得仿佛魔法,掌声和惊叹之后,亲眼见证了这一切的学生心中被激起强烈的求知欲,这求知欲就像一把钥匙,将指引他们去打开科学殿堂的大门。
  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神话传说是我们祖辈对头顶那片苍穹的好奇与向往,得益于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努力,千年前的飞天梦想如今终于照进了现实。嫦娥系列探测器、“祝融号”火星探测器、“羲和号”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带领着我们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一步步前进,实现了“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夙愿,甚至我们可以在地上亲自用眼睛去观察太空中的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而不只是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推导。航天事业需要代代传承,航天员精心准备的太空课堂就是希望用天地互动的方式和生动有趣的科普为青少年插上梦想的翅膀。
  2022年2月,天宫课堂入选2021年度十大科普事件,并且将继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和文化,掀起全民航天科普的浪潮。正如王亚平所说:“我真心期望更多年轻人能加入我们的队伍,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刘兴飞]
layui

查看更多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猜你喜欢
©2011-2023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20610_1070389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