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军事科技

“拂晓劲旅”砺剑风雪演兵场

来源:人民网

  隆冬时节,茫茫戈壁朔风如刀,陆军第21集团军某师严寒条件下实兵演习正酣:一线指挥员依托信息系统决策指挥,数据信息源源不断汇集流转;阵地前沿,陆战突击车快速穿插开辟通路,前沿攻击群在装甲火力掩护下直捣“敌”指挥所……冬训展开以来,该集团军在生疏地形、恶劣天候、复杂环境从严从难摔打部队,促进了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提升。

  “冰天雪地”究竟该怎么打仗?

  冬训刚展开,素以敢啃硬骨头著称的某团“红九连”官兵士气高昂,率先展开了五公里武装越野、单兵综合演练等一批传统“练人”科目。

  谁知,团里却果断叫停,这让该连官兵有点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天寒地冻,我们顶风冒雪刻苦训练有错吗?”……

  “这种精神值得肯定,但‘冰天雪地’打仗,决不能仅仅停留在‘练脚板、练意志、练作风’的一年级!”该团团长张成举的一番话直击部分官兵认识“盲区”,在全团引发了不小的 “头脑风暴”。

  “严寒条件下实战化训练,不仅仅是耐寒训练,必须打破‘只走不打、只练兵不练官’的传统!”该团参谋长王兴胜分析认为,既要打破以往单纯“练人”不动装备的低层次,又要善于利用恶劣天候、复杂环境设置出人意料的训练条件,真正让实战化训练“实”起来!

  用战斗力尺子量长短,逼着官兵向实战化贴近。据了解,今年冬训以来,该集团军坚持与“实战”对表,把去年考核、演训中暴露的短板列入训练重点,从单兵单装、要素集成、合成训练,再到联训对抗,逐步加大训练难度和强度,一步一个脚印突破训练极限,实现作战能力的阶梯式跨越。

  实战化,不与“强敌”过招就是一句空话。前不久,某团组织夜间实兵实弹机动演练。方案一出台,就让官兵十分“意外”:夜间机动距离不少于300公里,路线选择陌生地域,不仅要穿越戈壁、沙地等不同地形,而且要带战术背景。

  挑战极限的底气,来源于平时一招一式扎实的训练。该团为了提高夜间寒区驾驶训练的科学性,他们邀请专业人员现场试验论证,采集夜间驾驶员疲劳期、生理承受极限、抗疲劳训练强度等方面的数据,科学制定夜训方案,先后安排每名驾驶员夜间平均训练里程1100公里,在各种险难路段锤炼了过硬的驾驶硬功。

  协力攻关搅动“蝴蝶效应”

  征服严寒,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该集团军充分发动官兵,广泛开展“我为训练献一计”活动,依靠科技创新破解训练难题,通过协力攻关搅动“蝴蝶效应”,促进战斗力的整体跃升。

  贺兰山麓,特殊的地形给动中通联带来不便,影响了部队指挥和快速机动作战能力。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某团发动官兵集智解难,他们创造性的将军用某型电台基站设置在山间高地,利用它的转信功能,实现了行军梯队的互相通联。

  战场炊事,煮菜做饭需要多少时间?冬季行军,车辆1小时耗油多少?战场演兵,怎样去除武器装备“寒冷病”?诸多问号,在训练实战中被一一拉直,并积累了大量一手数据资料。

  如今,冰天雪地的风雪演兵场,已成为创新灵感的试验场。围绕严寒条件作战中遇到的难题,官兵们大胆探索、协力攻关——

  自主设计研发了《严寒条件下作战数据库》,收集整理了训练、政工、后勤、装备等4类5000余条数据,填补了严寒条件下作战的数据空白;

  通过革新、配置与引进,完善配套了严寒条件下训练装备设施,破解了来寒区作战中远程机动、动中通联等8个重难点问题;

  总结出“坦克火炮减半修正法”,破解了严寒条件下气温低、点火慢,坦克实弹射击打偏弹的问题。

  编辑:白宇、刘军涛

  新闻来源: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5/0125/c1011-26444481.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wj]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