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军事科技

美专家:歼-20等军品研发周期缩短令人震惊

来源:环球网

网上流传的歼-20战机试飞图

  据“亚洲时报”网站4月29日刊文称,北京发展ARJ-21支线客机项目和C-919大型客机项目更多的是为了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希望将关键的军民两用技术从商业转为军用方面。

  正如兰德公司3月22日的报告陈述的那样,“因而,涉足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外商正促成中国军事航空能力的发展。毫无疑问,这也是中国政府有意为之的政策。”

  兰德公司近期报告的作者、中国航空业专家罗杰-柯利弗(Roger Cliff)称:“尽管,中国在军事领域落后美国和欧盟,但他们正在快速赶上。”兰德公司的报告显示,一个直到最近还在努力制造涡扇发动机的国家,现在正试图发展其第五代战机。”

  柯利弗承认,中美双方的差距正在缩小。他说:“我们(美国)在1974年前后试飞了第四代战机F-15,而中国的第一款四代战机歼-10于2006年服役。中国的第五代战机歼-20在2011年进行了首飞,缩短了交付周期,因此能够到2018年正式服役。”

  文章称,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但柯利弗敦促谨慎对待比较有效性的假设。柯利弗说:“我不是宣称歼-20可以与F-22相比;事实是没有人真正知道,一款第五代战机并非只具有隐形功能。F-22还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矢量推力、先进的雷达和数字数据链等。”中国军事工业缩短的产品发展周期非常令人震惊,但如果不考虑其在该领域的能力来自商业航空部门,这将无法解释。但是,正如柯利弗澄清的那样,并不是所有的能力都通过这个方式获得。“毕竟,我不认为躲避雷达是商务飞机需要的技术。”然而,对于像柯利弗这样的分析家,问题仍然存在。他指出:“我们不知道,商业航空设计工程能以何种程度转变到军事方面。”

  文章称,这种缺乏透明并非仅在航空市场上出现,所有军民两用技术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些在美国使用军民两用技术制造的产品在一些情况下卖给了中国。就像兰德公司报告中所写:“还不清楚美国是否能通过对于国内航空与中国合作政策的改变,来大幅改善其安全;同时,不对美国经济利益产生消极的影响。”既然中国航空市场已经打开,其制造基地已播下来自欧美公司的技术种子;西方政府没有选择,只能在鼓励高价值大型客机出口销售的政策上谨慎行事。

网上流传的正在进行测试的中国空军第五代战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wenbg]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