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军事科技

南海舰队825艇首次成功实践“战时12人扫雷”模式

来源:凤凰网

825艇正在随舰艇编队进行扫雷训练。

  初夏,正在海上驻训的南海舰队某扫雷舰大队825艇驶向某海区雷场展开实装扫雷训练。

  在不知预定雷位的海域扫雷犹如大海捞针,一不小心触爆水雷,就有可能发生艇毁人亡的悲剧。海上危机四伏,信号兵、操舵兵、枪炮兵等12名艇员人人身兼数职,仔细搜索水下对手的蛛丝马迹。突然,声呐兵报告:“右航15度,距离18链,发现水雷1枚。”“开始切割扫雷!”不多时,艇艉方向浮出一个球形的黑家伙,1枚锚雷被成功扫除。

  4年前,南海舰队某猎潜艇大队整体换装成扫雷艇,“大洋猎手”变成了“海上工兵”。然而,从猎潜艇到了扫雷艇,键盘替换成阀门、按钮取代了手柄、仪表变成了屏显,面对集多项高科技于一身的新型扫雷艇,艇员们没想到,如今海上扫雷的挑战竟如此严峻。

  “扫雷部队连死都不惧难道还怕困难?”825艇官兵向新装备发起“冲锋”。开办“水兵夜校”,建起“甲板书屋”,请来专家编写雷达、通信、扫雷专业教材,探索出“六步训练法”“装备管理细则”,渐渐地,新型扫雷艇被“驯服”。列装仅4个月,825艇拿到了奔赴海上雷场的资格证书。

  航道、浅滩、江河口、岛礁区,哪儿可能布设雷障,就到哪里练扫雷;白天、黑夜、雾天、风浪天,无论气候多么恶劣,照样出海训练;浮雷、沉雷、锚雷,无论水雷藏于何处、多么隐蔽,825艇都能研究出对策。反水雷作战是世界海军共同面对的难题。825艇官兵时刻紧盯世界扫雷技术前沿,同沉默的对手展开了惊险的较量。

  那天,实装扫雷训练展开,825艇向雷区挺进。 一秒,两秒,三秒。每前进一步就意味着可能向雷爆迈进了一步。“220米!”距离手大声报告。熟悉扫雷的人都知道,这已经快到雷爆临界点。

  调头撤退意味着扫雷行动失败。艇长聂永福果断决定,顶着风险继续驶近雷区。

  “左舷45度,距离12链,发现水雷2枚。”水雷终于被锁定。12名勇士熟练地操纵电磁扫雷具和切割扫雷具,只听“轰”的一声,一枚水雷在距离825艇207米的地方被成功引爆。

  大家还没来得及高兴,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另一枚没有引爆的水雷不见了踪影。

  一时间,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匹脱缰的野马比潜伏的水雷更可怕!

  艇员们立即采取多种方式在海面搜寻。终于,在825艇的艇艉方向发现了这枚随波漂荡的水雷。火炮手全神贯注,接令开火。顿时,水雷炸开了花。

  在两枚水雷剧烈的爆炸声中,官兵们不仅创造了海军扫雷舰艇列装10个月即能扫除战雷先例,还创下低海况扫雷作业等6项海军新纪录。至此,一直停留在我国海上扫雷理论层面的“战时12人扫雷”模式,终于被825艇成功实践。如今,825艇不仅探索出“复杂电磁环境下海上扫雷”等12项新战法,还先后40多次完成急难险重任务、80多次在各类比武竞赛中夺魁、连续3年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新闻来源: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1_06/19/7106887_0.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fujy]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