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军事科技

"坦克两项-2014"世界锦标赛中俄同组 96A单挑T-72B

  据俄《红星报》7月30日报道,上周六,俄“坦克两项-2014”世界锦标赛举行抽签仪式。中国队和俄罗斯队同属一个小组,ZTZ-96A坦克和俄改进型 T-72B坦克将同台PK,成为本届赛事最大看点。正式比赛将于8月4-16日在莫斯科近郊的阿拉比诺靶场(俄第2近卫坦曼摩步师训练场)进行。

 

  图中能看到除了中国使用国产96A主战坦克以外,其他参赛国都使用苏制T-72B主战坦克。96A的重量也比T-72B要多出5.5吨,达到50吨。是参赛国中重量最大的坦克。

  96A与T-72B同台竞技

  26日举行的抽签仪式由赛事主裁判——俄武装力量战斗训练总局副局长尤里·彼特罗夫亲自主持,12个参赛国(安哥拉、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委内瑞拉、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中国、科威特、蒙古、俄罗斯和塞尔维亚)代表团团长及裁判出席。

  各国代表队(除坦克兵组之外,还设有教练组和保障组)派出代表从签袋中抽取一支彩色长筒状签,签的颜色即为参赛坦克的涂装颜色,签内还注明了该队出场次序及比赛行驶路线。

  赛事章程规定,每天将举行3场小组赛,每场比赛4辆坦克参赛。

  根据抽签结果,东道主俄罗斯队和中国队、亚美尼亚队以及科威特队被编入了同一个小组。中俄两强对抗将成为比赛最大看点之一。中国队的96A型坦克比俄改进型T-72B坦克重5.5吨(重达50T),最大速度也强于T-72B(前者时速可达65公里,后者为60公里),但是两者射速不分伯仲(均为每分钟8发)。

  作为热情好客的东道主,俄方为其它参赛队准备了60余辆比赛用迷彩装T-72坦克,还承担了所有参赛人员的交通、住宿和伙食费用。此外,俄方还为所有参赛队提供了在第4近卫坦克师戈洛文基靶场进行先期适应性训练的机会。本周,各参赛队将对阿拉比诺靶场的赛道进行熟悉,并做好参赛坦克维护等赛前准备工作。本周五(8月1日)预定举行比赛的总彩排。

  开幕式精彩纷呈

  隆重的开幕仪式将于8月4日在库尔干斯拉瓦陈列馆前的中央广场举行。届时,观众可欣赏到军乐队演出、音乐会、古代和现代装甲坦克阅兵式、坦克特技表演、跳伞表演、机器人动态表演以及航空表演等各类精彩节目。大屏幕将播放有关“坦克两项”赛事的记录片和电影。俄国防部“创新日”活动也将于当天拉开序幕。

  为期两周的比赛期间,俄方除了全程开放社会服务点、售货亭以方便参演人员及观众之外,还将组织空降部队侦察兵和俄中央军体俱乐部(俗称“红军”)体操学校年青运动员的表演,以及与索契冬奥会奖牌获得者的互动活动。在比赛间隙,俄军方还计划为远道而来的各国参赛军人举办一系列文化-休闲活动,包括组织前往历史名胜参观。

  为了给报道赛事的媒体记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俄国防部新闻局还专门盖了一座新闻中心大楼。

  “坦克两项”已注册成新军体项目

  俄武装力量战斗训练总局是“坦克两项”比赛计划和规则的直接制定者,具体负责该项独特赛事的组织与实施。

  “举办坦克两项的创意来自俄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俄武装力量战斗训练总局组织规划处副处长亚历山大·马赫尼奥夫说,“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当兵的职业自豪感、激发各坦克分队之间的相互竞争、确定其中的优胜者,推广先进的战车车组人员训练方法,以及加强各参赛国武装力量之间的军事合作。”

  2013年首项“坦克两项”比赛成功举办之后,这一新颖的比武竞技形式便备受俄军方人士推崇。俄武装力量战斗训练总局局长伊万·布瓦里采夫称其是检验军人野战技术的一种新形式。他不止一次强调说,比赛过程中车组人员可以充分展示并提升其职业技能,包括协同能力、打靶技巧以及坦克驾驶技能。

  马赫尼奥夫表示,“世界范围内的战车对抗赛不仅引发了很多军事专家的关注,也吸引了众多关注此项赛事的观众们的兴趣。对他们而言,这种战斗技能竞赛是一场名符其实的、兴趣盎然的军队生活观光之旅。”他还透露,在俄中央军体俱乐部的协助之下,已成功将“坦克两项”注册为一种新的军体项目,目前已组建起莫斯科州级“坦克两项协会”,正着手筹建国际性协会组织。(环球网 任之)

  编辑:MN144

  新闻来源:http://www.wokeji.com/military/jgkj/201407/t20140731_778937.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yjy]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