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军事科技

日本发射隼鸟二号小行星探测器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日本发射隼鸟二号小行星探测器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三菱重工业公司3日宣布,当地时间13时22分(北京时间12时22分)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利用H2A火箭发射了隼鸟二号小行星探测器。这一发射活动曾因天气不佳而两次推迟。

  隼鸟二号是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的后续机型,长1米、宽1.6米、高约1.25米,重约600公斤,开发时间约2年半。它将花费3年半时间,前往“1999JU3”号小行星,预定2020年底返回地球。

  “1999JU3”号小行星在地球和火星之间轨道上运行,被认为存在含有水和有机物的岩石,与约46亿年前地球诞生时的状态相近。隼鸟二号2018年到达该小行星后,将观测该小行星表面,随后着陆并采集其表面下数十厘米处的物质。通过回收和分析这些物质,科学家希望能解答太阳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的若干谜题。

  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是全球首个在地球重力圈外天体的固体表面着陆,并在采集了岩石样品后回归地球的探测器。它于2003年5月升空,2005年11月到达丝川号小行星,成功测算了其形状,两次在该小行星上着陆,并在时隔7年后回归地球。虽然多次出现故障,但每次都“起死回生”,被誉为“不死鸟”。

  为避免再像隼鸟号那样多次出现故障,隼鸟二号在隼鸟号的基础上进行了切实的技术改良,作为动力源的离子发动机的推进力增加了25%,能够使用更长时间,通信天线也提高了通信量。

  为了从小行星上采集物质,隼鸟二号身上还携带了直径约10厘米、重约10公斤的圆筒形冲击器,冲击器与探测器分离后会爆炸,利用爆炸产生的压力抛出金属块,人工制造出凹坑,从而使探测器采集到小行星内部的新鲜物质。(蓝建中 新华网)

  编辑:赵煜(实习生)、耿聪

  新闻来源: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4/1203/c1011-26142422.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lx]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