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资讯  >  建筑水利

茅以升:挥泪炸桥,立志复桥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国立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校长(今西南交通大学)等。
自古以来,每逢中秋时节,都会有大量游客前往钱塘江观潮。如今,钱塘江汹涌澎湃、气势恢宏的壮观潮涌景象更是为全国观众所熟知:潮头高达数米,潮头推进速度每秒达10米,远远望去,如同一道道直立的水墙……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座桥就坐落于水流湍急的钱塘江之上,它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铁路公路两用大型桥梁,而搭建这座宏伟桥梁的人正是我国著名桥梁工程专家——茅以升。
茅以升;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
从小立志造桥
茅以升出生在江苏省镇江市,从小便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在他11岁那年的端午节,南京秦淮河上举行热闹的龙船比赛,结果却因为观看者太多而导致拱桥坍塌,死了不少人。当时震惊又悲愤的茅以升就下了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学会造桥,为大家建造最结实的桥!
1916年,茅以升以优异的成绩从唐山路矿学堂毕业。随后他报考了留美官费研究生,并远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就读硕士学位,紧接着又在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现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博士。读博期间,茅以升还在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他每天早上4点便起床,一边坐车一边学习外语。在工地,工人休息时,他就掏出纸和笔做功课。有一次,茅以升在图书馆看书太入神,竟被管理员锁在屋子里……毕业时,他在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中的科学创见被大家称为“茅氏定律”。但博士毕业后,茅以升毅然放弃当地的工作邀请,决定回国。
临危受命修建钱塘江大桥
杭州有句歇后语叫:“钱塘江造桥——办不到。”这说明自古以来,在钱塘江建桥就被当成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钱塘江波涛汹涌,如果上下游同时并发,更是翻腾激荡、势不可挡。因此在钱塘江上建造大桥十分险恶,也极具挑战性。1933-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奉命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他勘测了半年时间,在分析比较了十几个方案之后,做出了“钱塘江桥设计书”。不过,在建造大桥的过程中,正如茅以升所料:即便是设计书再完善,在实际工程中,困难也是如同钱塘江汹涌的波涛一般,一波接着一波。打桩时,力小打不进去,力大了木桩就断;浮运沉箱的难度更大,一个个沉箱被汹涌的潮水冲得四处乱窜,很难放到木桩上;建筑工人还要随时躲避敌人接连不断的空袭……“再有困难,大桥也得建成。在建桥上面,我决不后退半步!”茅以升不仅没有向这些困难低头,反而对大桥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极尽苛刻。桥上的28万颗螺钉,在安装后都有专人逐个检查,不合格的会被一一打上记号,重新安装。1937年9月26日清晨,一列火车从大桥上隆隆驶过,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化铁路公路两用大桥终于建成。在国家危难的关头,大桥提前建成,为支援上海抗日保卫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茅以升;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
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随着抗战形势的日益恶化,为了阻止日军南下,茅以升接到了“炸毁钱塘江大桥”的命令。由于在施工时茅以升已事先在桥墩预留了埋设炸药的暗洞,因此可以先将炸药安放在桥墩,等到最后关头再引爆。这样就将炸桥时间推迟了一个多月,在这期间不仅抢运出许多货物,也让成千上万的难民通过大桥顺利南撤。1937年12月23日,在已经隐约看到敌人身影的最后时刻,茅以升亲自下令炸毁了大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这座全长1453米、仅仅存在了89天的大桥从六处截断。“炸毁大桥像是亲手掐死自己的孩子!”茅以升悲痛万分,彻夜未眠,当晚在书桌上写下了“抗战必胜,此桥必复”八个大字。怀着必胜的信念,茅以升带着有关钱塘江大桥建设的所有图表、文卷、相片等14箱重要资料一起撤退。
抗日战争胜利后,茅以升受命主持修复被炸掉的钱塘江大桥。1948年3月,经过艰苦的奋斗,全部修复工程结束,钱塘江大桥浴火重生,又重新横跨在波涛汹涌的钱塘江之上。虽然在设计之初茅以升曾将其寿命定为50年,但到目前为止钱塘江大桥已超龄服役25年。
新中国成立后,茅以升又主持设计、修建了飞跨于滚滚长江之上的武汉长江大桥,为这条“不可飞渡”的天堑架起了一道雄伟的人间彩虹。“人生之路崎岖多于平坦,忽似深谷,忽似洪涛,好在有桥梁可以渡过,桥梁的名字叫什么呢?叫‘奋斗’。”这是晚年的茅以升经常说的一句话。纵观茅以升的一生,奋斗贯彻始终,再多的艰难险阻,都被他看作是不断前进的垫脚石。茅以升敢为人先,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将是一座永远矗立不倒的“大桥”。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本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www.cdstm.cn)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责任编辑:赵丽娟]
layui

    查看更多
    分享到:
    ©2011-2025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10330_1045117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