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农林牧渔

鸭感染传染性浆膜炎咋治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该病多发于1-8周龄的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死亡。本病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飞沫、尘土经呼吸道、消化道及伤口等多种途径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低温、阴雨季节多见。本病易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并发或继发感染。

  起初有个别雏鸭表现精神萎靡,咳嗽,打喷嚏,不食,眼和鼻分泌物增多。随着病程延长,患鸭由于鼻腔分泌物凝结而堵塞鼻孔,使患鸭表现呼吸困难,伴有黄绿色稀粪。患鸭缩颈或以喙抵地,濒死期神经症状明显,如头颈震颤,摇头或点头,呈角弓反张,尾部摇摆,抽搐而死。部分患鸭临死前表现阵发性痉挛,鸭群总体采食量下降,也有的看不到明显症状就突然死亡。

  鼻腔内有大量黏液,个别鼻窦腔内积有黄白色干酪物块,喉头及气管黏膜充血,有黄白色黏痰;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外覆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个别患鸭心外膜与心包膜粘连,难以剥离;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的纤维素性膜,肝脏肿大,质脆,呈土黄色或棕红色;胆囊肿大,胆汁浓稠;气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呈絮状或斑块状,颈、胸气囊最为明显;脑膜充血水肿、增厚,个别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脾大,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呈斑驳状;肠道黏膜弥漫性出血,尤以十二指肠、空肠为重。

  1.加强饲养管理。育雏室饲养密度不可过大,要改善育雏室的卫生条件,特别要注意通风、干燥、防寒防暑、勤换垫草、注意消毒。在生产实践中应高度重视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早期预防和对症治疗。

  2.免疫接种。本病流行的地区,雏鸭可考虑在7-10日龄接种鸭疫里默氏杆菌油乳剂灭活苗,可以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3.药物预防。在雏鸭易感日龄和发生应激(如更换饲料以及天气变化等)时,饮水中添加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和电解多维,可预防该病。

  4.对症治疗。根据患群情况,可投服如下药物:上午饮水加阿奇灵(甲磺酸培氟沙星可溶性粉,200克/盒,每盒对水200公斤),下午饮水加环丙沙星可溶性粉(50克/袋,每袋对水25公斤),以上药物均可按全天饮水量计算药量,连用5天。停药间隔3天后,可再用5天。除严重的死亡外,鸭群还可能出现部分不可逆神经症状的患鸭,大群基本可以转归良好。

  新闻来源:http://www.cast.net.cn/kj/syjs/dwyx/252526.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wj]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