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农林牧渔

杏树木腐病防治

  以往文献上所报道的木腐病主要由普通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暗黄层孔菌(Fomes fulvus)、多毛检菌(Trametes hispida)、单色云芝(Polystictus unicolor)等引起,这类病原菌主要着生在因腐烂病或冻害造成的伤口处,或剪锯口处,木质部多已暴露,树体比较衰弱,子实体虽多,但个体普遍较小,对树体仅构成次要伤害。

  2015年7月19日,在对示范户进行指导时发现,初看这个蘑菇,个头不大,以后几天生长数度较快。长到一定程度时停止生长。这种菌与以往木腐菌不同的是,这种菌寄生能力较强,可以长在树势比较壮的树上。我经过多方查找资料认为该菌为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据文献报道,该菌别名又称木蹄。子实体大至巨大,马蹄形,无柄。多年生,生于栎、桦、杨、柳、椴、榆、水曲柳、梨、李、苹果等阔叶树干上或木桩上。往往在生境阴湿或较黑暗的生境出现畸形子实体。可药用,有消积化瘀作用。

  该病的防治:根据病菌的侵入部位主要在剪锯口和树干的冻裂处的特点做如下处理。

  1.修剪后对剪锯口马上进行涂药保护以及对冻伤症状的树体喷施杀菌剂。

  2.及时清除病菌,防止子实体产生更多的病原菌孢子靠气流进行传染。

  3. 科学施肥,合理疏果,确保树体健壮,提高抗病力。

  4.对得病部位的涂药可以参照其他木腐病的防治建议进行操作。

  新闻来源:http://www.agri.cn/kj/syjs/zzjs/201510/t20151030_4883360.htm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wj]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