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农林牧渔

蒲公英栽培技术

  蒲公英,别名婆婆丁、黄花苗、黄花地丁、奶汁草等,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含蒲公英醇、胆碱、有机酸、菊糖、葡萄糖、Vc、Vd、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素,同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含有大量的铁、Ca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因此,蒲公英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高维营养菜。蒲公英其食用部分为嫩苗或嫩叶,经过洗净后可生食或炒食、做汤、凉拌。蒲公英野生长在路边、沟边、宅畔、荒地、田间及丘陵地带,适应性很强,也可人工栽培。蒲公英的人工栽培模式有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等。

  露地栽培技术

  1.种子的采集:

  初夏开花结籽期花盘外壳由绿变为黄绿,种子由乳白色变成褐色时即可采收,大叶型蒲公英种子千粒重为2g左右,小叶型蒲公英种子千粒重为0.8~1.2g左右。采种时可将蒲公英的花盘摘下,放在室内存放后熟一天,待花盘全部散开,再阴干1~2天至种子半干时,用手搓掉种子尖端的绒毛,然后晒干种子备用。

  在蒲公英野生资源丰富的地方,也可直接挖取野生蒲公英的根用于栽培。通常在10月份,挖根后集中栽培于大棚中,株行距8cm×3cm,栽后浇足水,至次年2月即可萌发新叶,这时再施一次有机肥,生长到一定程度即可采叶上市。

  2.播种:

  选肥沃、湿润、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向阳的沙质壤土地进行播种。可以散播或条播,将种子与细沙拌均匀后播种,覆土0.5cm,踩实、浇透水。出苗需10~12天。播种量每平方米10g,春季覆盖地膜,4~5天即可出苗,出苗率达70%时,立即取下地膜。夏季雨量充沛,可不覆盖。[page]

  3.肥水管理:

  蒲公英抗病抗虫能力很强,一般不需进行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的重点主要是肥和水。蒲公英虽然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是喜欢肥沃、湿润、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所以在种植蒲公英时,每亩施2000~3500kg农家肥作底肥、17~20kg硝铵作种肥。播种后,如果土表没有覆盖,就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全苗。出苗后,也要始终保持土壤有适当的水分。生长期间追1~2次肥。播种当年的幼嫩植株可以不采叶,等到第二年才开始采收,此时植株品质好,产量高。秋播入冬后,在畦面上每亩撒施有机肥2500kg、过磷酸钙20kg,即起到施肥作用,又可以保护根系安全越冬。秋末冬初,应浇1次透水,然后在畦面覆盖马粪或麦秸等,以利根株越冬和翌年春季较早萌发新株。翌春返青后可结合浇水施用化肥(亩施尿素10~15kg、过磷酸钙8kg)。蒲公英收割后,根部受损流出白浆,此期不宜浇水,以防烂根。田间要及时除草,加强水肥管理,适时采收。

  新闻来源:http://www.agri.cn/kj/syjs/zzjs/201603/t20160330_5077345.htm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zlw]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