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农林牧渔

中国农大大豆蛋白与抗营养因子检测技术获鉴定

  我国当前大豆资源短缺,怎样提高饲料中大豆利用效率成为动物营养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李德发教授主持完成的“大豆蛋白与抗营养因子检测技术体系研究”,为大豆种质选育、饲料抗原性分析、大豆加工工艺改进及饲料配方设计提供了成熟技术。日前,教育部组织的专家对相关研究鉴定后做出这样结论。 
  李德发教授课题组针对大豆抗营养因子检测和评估的重大需要开展研究工作。他们新开发了大豆寡糖离子色谱电化学法,检测灵敏度为0.06mg/L;建立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凝集素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灵敏度均为10mg/L;大豆异黄酮检测灵敏度为0.096 mg/L。此外,研制出了大豆球蛋白酸性亚基和β-伴大豆球蛋白α’亚基的单克隆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范围为3.12~100g/L,灵敏度为1.70g/L,最低检测限为0.20g/L,批内变异系数≤10.0%,批间变异系数≤15.0%。专家分析认为,该成果建立的检测方法和研制出的试剂盒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课题组建立的大豆蛋白与抗营养因子检测技术体系,除了在生产实践领域有广泛应用外,对食物和饲料过敏机理、大豆主要抗营养因子副作用的分子基础等相关基础研究方面也有重要意义。目前,这一成果已经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德宝群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规模分析大豆和各种加工工艺样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据了解,课题在进行过程中,申请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SCI/EI收录8篇,培养研究生8名。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佟建明研究员担任主任的专家组,听取了李德发教授的工作汇报,观看了现场演示。他们在经质疑和讨论后认为:成果创新性强,技术先进实用,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成果管理处处长杨健安主持鉴定会。专家组成员还包括中国大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邱丽娟担任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科院饲料所生物化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石波,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王晓霞,北京市兽药饲料监察所副所长、研究员魏秀莲,北京航天医院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杨唐斌,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刚。
  新闻来源:http://www.edu.cn/gao_xiao_zi_xun_1091/20110409/t20110409_598729.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zhaoyj]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