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农林牧渔

棉花“保铃”十项措施

  棉花落蕾、烂铃是影响棉花高产、优质的障碍性因素。一般年份减产10%—15%,严重时减产30%—40%。落蕾的原因一般为棉株徒长,营养生产过盛而生殖生长不足,或根系养分供应不足,或缺水。烂铃的原因主要是通风透光差、湿度高、病虫害等造成的。采取如下10项措施可达到“保铃”效果。

  1.科学调控:自盛蕾期开始,喷洒棉花专用型“天达2116”或“花蕾一串铃”,调控棉株生长,以促进蕾铃发育,减少落蕾。

  2.科学追肥:近年来推广的棉花缓控释肥效果显著。对于底肥充足,长势旺的棉田,除了合理化控外,追肥宜量少而时间推迟,适当增加磷、钾肥,叶面喷施锌、硼等其他叶面肥。

  3.通风透光:通过整技打顶,使棉田通风透光,枝叶分布合理。

  4.降低湿度:通过控水、培土,保证田间不产生过高的湿度,排灌良好,雨止即干。

  5.疏枝打叶:主茎下部的枯叶、红叶、黄叶是老化叶片,可以全部打除。空闭果枝和果枝尖赘芽枝也应全部打除。整枝时采取先主茎后老枝,先基部后中下部的顺序,并将打掉的老叶和空枝一并带出田外。

  6.推株并垅: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对贪青晚熟的棉田,可在晴天隔行用手推开棉株,使行间形成通风道,5—7天后,再将并垅的两行棉株推开。这样不断交替推开,有利于排湿,可有效防止烂铃。

  7.培土固根:棉花铃期往往雨水勤、多风雨,易引起倒伏烂铃,此时期需结合中耕培土固根。

  8.防治病虫害:棉花中后期蓟马、蝽蟓、棉粉虱、蚜虫等发生严重,应保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必要时可选用阿维菌素、灭多威、菊酯类农药混合喷洒。病害主要是铃疫病,可选用代毒类农药叶面喷雾。

  9.抢摘黄铃、烂铃:在雨天来临之前及时采摘。

  10.药剂催熟:采摘下的黄铃、烂铃;喷洒500—1000ppm乙烯利催熟。

  新闻来源:http://www.zgny.com.cn/ifm/tech/2011-9-15/128034.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fujy]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