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农林牧渔

上夜校、搞培训 望都村民科技种田变新型农民

  “这几天,望都县赵庄乡小辛庄村农民孙铁圈紧盯着县里小麦无垄栽培技术培训现场会,生怕赶不上。”9月12日一大早,孙铁圈和同村十余个人来到演示田地现场。那里,已有五百余号农民聚集。

  “哒哒……”随着播种机驶过,众人紧跟其后,不时蹲下身用手扒拉着麦粒,不时用拇指、食指仔细地丈量。“这种无行、无垄均匀种植的小麦,营养生长空间大,抗倒伏和干热风能力强,根系更发达,亩穗数明显增加。”县农业局技术员通过小喇叭在介绍,“去年,咱县试种了3000余亩,平均亩产达到1200多斤,增产率在29.21%左右,希望咱们有文凭的农民多宣传宣传。”

  “得相信这技术,无垄的小麦绝对增产,我种,你们呢?”没入村,孙铁圈在地头起与本村村民唠叨起小麦无垄栽培现场会的事儿。

  “你有文凭,你种啥我就种啥!”村民毕继锋乐呵呵地说,“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多,得给你记上一功!”

  毕继锋指着村北的那块地说,前年他把棒子(玉米)种子和复合肥同时播到地里,本不打算再追肥,孙铁圈知道后把他拽到地里,说现在棒子是大喇叭期,这段时辰是棒子粒形成的关键时期,追了肥肯定增产,吃不了亏!“嘿,秋收,我5亩多的棒子用拖拉机拉了6车半,比去年多收半车。”毕继锋高兴地描述起收获后的景色。这本事可不是吹的,现在乡亲们都是边学边问。

  “以前凭着老经验种地,圈肥用的不少,汗珠子掉得不少,这粮食产量就是增不上去。”孙铁圈介绍,这些年来,县里不时为村民搞培训、往家家户户塞技术明白纸,这一来,地里庄稼长势、收成一年赛一年。“上夜校、搞培训,真火了,大家扎堆一唠,有关农业上的好多问题解决了。”孙铁圈说,大家伙逐步认识到种地也需要学问,如今,看着乡亲们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增加,他心里冒出一种成就感。

  “2009年,孙铁圈报名参加了县职教中学三年制的《种植》专业学习。”县农业局局长赵炳文说,光靠县乡两级农业技术员远远满足不了未来农业的发展需求,最好的办法就是人才本地化。为此望都提出了“土地虽少地位重、人均虽小科技重”的农业科技人才大战略之路。以职教中心、农技校、阳光培训为平台,打造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业产业升级、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

  据了解,在这种模式培训下,望都县有3万多名农民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其中像孙铁圈拿到《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的有717名,遍布全县142个行政村。在他们的传、帮、带下,科技知识在望都田间迅速“生根开花”,不仅实现了粮食丰产增收,也带动了更多的农民学文化、用文化,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燕赵都市报 陈卫红)

  新闻来源:http://www.cast.net.cn/AgriNews/AgriNewsText.asp?Mdid=29417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zhaoyj]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