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农林牧渔

佛手瓜蔓枯病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为害症状

来源:新浪财经
  棚室或室内栽培易发病。主要为害蔓、果和叶片。蔓染病影响较大,蔓上初生褐色长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斑上生有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茵子实体。病情严重后引致蔓枯,致病部以上蔓果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严重时可引起茎蔓死亡,果实萎缩。

  病原形态特征

  瓜黑腐小球壳菌(Mycosphaerella melonis(Passerini)Chiu et Walker),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态瓜叶单隔孢菌(Ascocb cucumis Fautr .et Roum),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埋生在寄主表皮下,球形至扁球形,褐色,大小95~137.5微米;内壁密生简单的分生孢子梗,单孢无色,大小7.5~15.5×2.5~4微米,器孢子具两型:一类是小型孢子,特丰富,椭圆形或卵形,单胞无色,大小5.3~10.5×2.8~5微米。另一类是大型孢子,椭圆形至长卵形,具1隔膜,个别2~3个隔膜,隔膜缢缩,大小7.5~17×2.5~5.5微米。该菌在PSA上菌落初白色,扩展后呈圆形,除边缘白色外,内丝暗黑色,气生菌丝稠密发达,白色至灰白色。该菌侵染哈蜜瓜,梨瓜、西葫芦、西瓜、籽西瓜等葫芦科植物。台湾记载甜瓜蔓枯病菌学名Didymella bryoniae异名有Ascocb cucumis、A .citrullina、A .meloni、A·cucumeris、Ph’llosticta citrullina、P .ortn'cularia、sphaerella citrullina、s .melonis、Didymellamelonis、Didymospaeria melonis等。该菌器孢子变异大,学名迄今仍未统一。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北方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翌春靠灌溉水、雨水传播蔓延,从伤口、自然孔口侵入,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南方可在病部辗转传播蔓延。北方引种或在棚室或反季节栽培的植株过密,通风透光差,生长势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北方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

  (2)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3)高畦栽培,地膜覆盖,雨季加强排水。

  (4)南,北方均可在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新闻来源:http://finance.sina.com.cn/nongye/synyjs/20120507/163612006379.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chenb]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