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等指天椒(来源:资料图片)
“红辣椒,黄辣椒,最辣不过指天椒,一代天椒出天等,亲口尝尝就知道……”在天等县不久前举办的第三届指天椒节上,这首火辣辣的《一代天椒》几乎妇孺皆知。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辣椒,居然能办成一个有规模、有文化、也有一定影响的‘节’了。光是这一点,就不能不让人格外佩服天等人的胆魄与创造。”有媒体这样称赞。
“要通过指天椒节,让天等更加昂扬地走向外界,让外界更加深入地了解天等。”天等县委书记吴强说。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天等,曾经因“穷”闻名。近年,凭着“不怕辣,辣不怕”的开拓精神,该县借一棵小小辣椒,挺起胸膛,打开东盟市场,走向世界。小小的指天椒,如今已经成为天等县的支柱产业,其种植面积由往年的3.25万亩,发展到今年的6.5万亩,预计年产鲜椒超过3万吨,产值1亿元以上,产品远销东盟、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曾经心痛:名气大效益差
立秋时节,正是一年指天椒挂果时。在天等县宁干乡黎明村500多亩辣椒园里,一畦畦整齐的指天椒,或青或红的指天椒神气地挺立着。
“我家1.7亩指天椒获得丰收,摘第一批收入5000多元。全村500亩指天椒,已经收了35万多公斤,群众收入130多万元。”村支书零朝阳告诉记者,凭借房前屋后种植的辣椒致富,在四五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指天椒名气大,效益差是天等县“曾经的心痛”。据该县农业局局长刘富荣介绍,天等指天椒肉厚、色泽鲜红,辣叶十足,品质独特。1983年,该县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授予“指天椒出口加工基地”称号;2003年9月被中国品牌宣传保护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指天椒之乡”称号;2007年2月,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颁发的“地理性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指天椒虽声名远播,但一直到2007年,该县的指天椒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龙头企业,辣椒产业化程度低,辣椒加工企业多是“小打小闹小厂房”的家庭作坊式,随便拿几个坛坛罐罐就加工辣椒,产品品种十分单一,不是辣椒酱就是泡椒。由于产品档次低,规模也相当有限,名气在外的天等指天椒,在市场上却没有专门的品牌产品。全县的10多家加工企业,加工总量还不到鲜椒总产量的10%,更多的指天椒只能以原材料的形式出售,其产值无法实现最大化,也就无法稳定辣椒价格,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