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农林牧渔

调控黄鳝“变性”育苗产量倍增

  体长20厘米以下,黄鳝是雌体,到了35厘米左右的时候,正值“适婚”年龄,却集体“变性”为雄体。由此出现性别比例失调,导致黄鳝“宝宝”出生率过低。这道阻碍黄鳝人工繁育的“性逆转”难题,近日在华中农业大学被攻克。

  苗种不足是制约我国黄鳝产业的一大瓶颈。黄鳝以野生繁殖为主,繁殖率低,造成产品供不应求。目前,国内外对黄鳝的需求量在300万吨以上,我国总产量则不到45万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来自权威部门的调查称,湖北省黄鳝苗种缺口至少在20亿尾以上,全国缺口至少在200亿尾以上。

  近些年,不少地方探索有土网箱繁育、池塘人工打洞等人工育苗方式,但总量不到5%,且成活率低。“解决苗种问题,必须首先攻克黄鳝的‘性逆转’问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龚世园说,从1998年开始,他带领科研团队,通过反复试验和中试示范推广,终于破解了黄鳝性逆转调控的难题。

  如何控制黄鳝“变性”?龚教授介绍,他们采用“雌雄平衡法”,通过营养、生理、行为和生态等一系列调控措施,控制“性逆转”。例如,研究人员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以保持黄鳝雌性特征。通过“性逆转”调控,黄鳝雌性保持率约达到86%,繁殖能力显著增强。

  相关试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技术,过去一口2平方米的网箱可育苗300尾左右,现在可育苗800尾,而且成活率高达90%,网箱养鳝亩产值将超过10万元,利润达到4万元,比过去翻了一番多。

  目前,这项技术已在湖北仙桃、汉川、蔡甸等地开始运用。(中国渔业报)

  编辑:梅艳

  新闻来源:http://nykj.xn121.com/gnzxnyjstg/1634243.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zhangxc]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