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为我国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果实成熟早、鲜艳美观、汁多味甜、营养丰富,并具有健身祛病的功效。另外杏适应性广、抗旱性强、耐瘠薄、结果早、栽培易。目前采用矮化密植栽培技术,亩栽222株(3×1米)的密植园,定植第二年亩产可达300-500千克,第三年即可进入丰产期,亩产可达3500千克以上。
一、 建园
1、园地选择:杏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强,既耐寒、耐旱、又耐高温、高湿,对土壤要求也不严格,山地、丘陵、平地、沙地都可成功种植。但以排水良好的疏松砂壤土最为适宜,且PH值在6.5-8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为宜。
2、品种选择:由于杏开花较早,易受晚霜危害,有"十年九不收"之说。因而,选择花期较晚或抗霜冻能力强,并自花结实的品种,是南方栽培成功的关键。目前,适合南方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以金太阳、凯特杏、红丰、新世纪、水晶杏、试管杏(系列)等品种较为理想。这些品种抗晚霜能力强,成熟期早,自花结实力强,丰产性好,品质亦佳,值得推广。
3、苗木定植:杏在南方每年9月至次年3月均可定植,但以每年10-11月定植为佳。栽植密度按3×1米(亩栽222株)为宜。定植前应顺行开壕沟或挖大穴定植(穴内压入杂草及磷肥等)。定植时浇足定根水并用杂草覆盖树盘。
二、 肥水管理
(一) 施肥
1、 幼树(1-2年)施肥:定植第一年采用薄施勤施的施肥原则,以迅速扩大树冠并形成一定数量的花芽。在定植后发芽时,施第一次肥,以后每15-20天追肥1次,以尿素为主,结合磷、钾及有机肥施用。至7月初停止追肥,并适当控水,以利成花。10月初施基肥(以有机肥和磷肥为主)。第二年于2月下旬、4月中旬、6月下旬各施追肥一次,以氮肥配合磷钾施用,于10月初施基肥。
2、 丰产园(定植第3年起)施肥:杏树结果早,丰产快。密植园第三年即可进入丰产期。每年施肥3次即可。第一次施春肥(发芽肥)于发芽前施用(2月中下旬),以速效肥为主,钾肥全部施入,结合有机肥施用。施肥量占全年总量的20%左右。可亩施尿素10千克,硫酸钾15千克、有机肥(人畜粪水)2000千克。此次施肥利于开花座果和促进果实膨大。第二次施夏肥(6月下旬),此时为根系生长的第二次高峰,果实刚好采收,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以补充因结果而消耗的营养,增加养分积累,以利于花芽分化,为来年丰产打了基础。施肥量占全年的30%左右,可亩施尿素2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有机肥3000千克。第三次施基肥(秋肥),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结合扩穴改土一并施用,基肥应适当早施,以利于根系当年吸收利用,对花芽继续分化,以及第二年开花、坐果及新梢生长都十分有利。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磷肥,施用量占全年总量的50%左右,可亩施有机肥4000-5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
3、 叶面施肥:叶面施肥的肥料直接被吸收利用,省肥省水,见效也快。可与防治病虫喷药结合喷施。于谢花后多次喷0.2-0.4%尿素、0.3%磷酸二氢钾。可于花期喷0.1%-0.2%的硼砂及其它微量元素。
(二) 灌水和排水:杏在少雨地区和干旱季节应加强灌水,第一次在萌芽前结合施春肥灌水,可保证开花和坐果及新梢生长的需要,此次灌水量较大。第二次在硬核期(谢花后1个月左右)灌水,此时需水量较大,又正值南方春旱高峰,故应注意浇水。第三次是采果后,可结合施肥一并进行,以利于枝叶生长和花芽分化。另外在4-8月用作物桔杆和杂草覆盖树盘和行间,有利于保持水份,并增加土壤肥力。杏不耐水涝,应注意雨季排水,尤其是7-8月花芽分化期更应排水,保持适当干旱,有利于花芽分化。
(三) 扩穴改土及行间利用:杏是深根性果树,通过土壤扩穴改土,可培肥地力,疏松土壤,引导根系向深层发展,增加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力,是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扩穴改土应在定植第二年秋季(9-10月)结合施基肥一并进行,从定植穴或定植沟逐年向外扩翻,(未挖定植穴或沟的,应从主干30-40厘米外开始扩穴),深60-80厘米,宽30-40厘米,长不限,并分层压入作物桔杆及杂草和有机肥及磷肥等,将园内覆盖物也一并压入。果园行间前期可间作绿肥或豆科作物,于5-6月割下覆盖树盘,在9-10月扩穴时一并压入园中。进入丰产期行间不宜间作其它作物,行间杂草于5-6月和9-10月分两次用除草剂清除。
三、 整形修剪:
杏为喜光果树,结果早,前期生长快,合理的整形修剪是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一)整形:杏喜光照,须采用通风透光好的树形,密植园以"V"字形和开心形为宜,其整形方法如下:
1、 V字形:适合3×1米(亩栽222株)的密植园,该树形结果早、整形易、丰产、稳产,其整形方法:定植当年主干留35-40厘米短剪定干,等春季新梢长30厘米时,选留伸向行间,生长旺盛并对称生长的两个分枝为主枝,斜插两根竹杆将其固定,使两主枝呈90o夹角,另选留3-4个新梢作辅养。(中国农业网)
新闻来源:http://www.cast.net.cn/scientech/AppliedTechText.asp?Mdid=5156&IsEdit=no&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