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农林牧渔

猪李氏杆菌病防治

  李氏杆菌病是多种畜、禽、野生动物和人共患的传染病。猪患此病较明显的症状是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

  病原。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在外界环境中能长期生存,在尸体中可存活4--8个月。2%的火碱、10%的石灰乳能在10分钟内杀死杆菌。目前已知有四个血清型。

  流行特点。本病的易感动物广泛,自然感染以绵羊、猪和家兔较多,牛和山羊次之。本病多发于早春、秋、冬或气候突变的时节,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不同年龄的猪都可感染,但仔猪最易感。

  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数天到2--3周。病猪的临床症状差异很大,仔猪患病多为急性,部分病例表现为败血症,此外,尚呈现小叶性肺炎。部分病例呈现脑脊髓炎症状。如运动失调、转圈、角弓反张,前肢僵直,后驱麻痹,1--2日内死亡。成猪患病多为慢性型。表现为长期不食,消瘦、贫血、步态不稳、肌肉颤抖、体温低,病程拖延2--3周。孕猪常流产。有的在身体各部位形成脓肿。病猪多能痊愈,但成为带菌猪。

  该病应与猪伪狂犬病相鉴别。猪伪狂犬病的典型症状是体温升高,流鼻汁,但神经症状少见。用肝、脾病料接种家兔,2--3天后,接种部位出现奇痒。而李氏杆菌病取病料染色,可见李氏杆菌。

  防治措施。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对病猪进行隔离和治疗。常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但青霉素治疗效果不佳。有条件的可采取福尔马林灭活苗进行免疫接种。(中国农业信息网)

  新闻来源:http://www.cast.net.cn/scientech/AppliedTechText.asp?Mdid=3177&IsEdit=no&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zhangxc]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