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农林牧渔

寒地鲤鱼早繁育苗方法

  宁夏地区,在自然条件下5月中下旬以后才能生产出适宜放养的乌仔鱼苗,这使得当年鱼种规格小,越冬成活率低。近年来,鲤鱼生产者常从南方空运乌仔鱼苗以改变这一现状,但空运鱼苗成本高,而且很易随鱼苗带入病菌。笔者于2004年3~4月开展了鲤鱼早春人工繁殖试验,以达到鱼苗早放、增产增收的目的。

  一、材料与方法

  1.亲鱼培育及选择

  (1)培育池。培育池面积为8亩,皆为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塑料大棚,池底淤泥10~15厘米,池深2.0米,水深1.2米,注排水方便。放养前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施生石灰100~150千克/亩。

  (2)亲鱼来源。亲鱼是本所人工繁殖饲养2~8年,体重1.0~4.0千克,体质健壮的鲤鱼。总计875尾,其中雌鱼575尾,雄鱼300尾。

  (3)亲鱼的饲养管理。亲鱼于2月20日放入培育池,放养密度为50~80尾/亩,水深1.2米,每天投喂精饲料(麦芽,谷芽及饼类等)1~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10%。经过30天的强化培育,亲鱼性腺发育良好。

  (4)亲鱼选择。选择个体发育良好,鱼体无伤,体表光滑且活动正常的1~3千克的个体为亲鱼。雌鱼腹部大而柔软,仰视可见有明显的卵巢轮廓,手摸有弹性感觉。雄鱼腹部明显比雌鱼小(表1)。

  表1 生殖季节鲤亲鱼的雌雄鉴别性别 | 体 形 | 腹 部 | 胸 腹 鳍 | 生 殖 孔雌性 | 背高,体宽,头小 | 成熟时膨大柔软而成囊圆形 | 胸鳍没有或有很少珠星(追星) | 肛门和生殖孔略红肿,凸出雄性 | 体狭长,头较大 | 成熟时轻压有精液流出 | 胸腹鳍和鳃盖有珠星,手摸有粗糙感 | 肛门、生殖孔略凹下,红肿,轻压腹部有精液外流,生殖孔较小。

  2.人工催产及孵化

  (1)人工催产。催产池为3.8米×3.1米×1.2米的标准水泥池,水深50~60厘米。水源为黄河水,采用曝气增氧,暖气调温,繁殖期水温为22~26℃。

  催产剂选用dom+lrh-a2,采取体腔一次注射的方法,注射剂量为(3毫克dom+10微克lrh-a2)/千克 (催产剂量按每千克雌鱼计算,雄鱼减半),注射方法是将针头朝鱼胸鳍内侧向前并和鱼体表面成45~60度角插入体腔,徐徐注入药液,针头不能刺入过深(约刺入0.8~1.0厘米),以免刺伤内脏。

  (2)人工授精。采用干法授精,将发情到高潮或到了预计发情产卵时间的亲鱼捕出,一人抱住鱼,头向上尾向下并用手按住生殖孔(以免卵流入水中),另一人握尾柄并用毛巾将鱼体腹部擦干,随后用手柔和地挤压腹部(先后部,后前部),使卵流入事先准备好的瓷盆中(注意不要带入水,因为卵遇水膨胀后,受精率降低),然后将雄鱼精液挤于鱼卵上,用手均匀搅动1分钟左右,使卵全部受精。如此重复直至采完卵为止。采卵同时,根据卵重估算产卵量(盛卵盆放在电子天平上,每次加入的卵重可从增重量得知)。

  (3)脱粘、流水孵化。先将细泥土与水混合成泥浆水,用稀眼网箱(40目)过滤,浓度像米汤水,倒入大瓷盆中,然后一人用双手不断翻动泥浆水,另一人每次、将少量受精卵倒入手中,置于泥浆水中振荡几下,将卵散开在泥浆水中去粘。待卵全部撒完后,继续翻动水1~2分钟,再将泥浆水连同受精卵一起倒入网箱,用净水洗去泥浆,筛出卵粒放入 1/1500亚甲基蓝水溶液消毒半分钟,过数后放入孵化环道流水孵化。每立方水体可放卵约80万粒,流速以卵粒轻微翻动为度。孵化过程中从环道取卵100 粒检查受精率。待仔鱼孵出后,取样记数计算孵化率。

  3.人工育苗

  (1)培育前期。鱼苗入塘前放干塘水,清塘(用 115千克/亩生石灰)。鱼苗下塘前10天左右,注水50~70厘米,注水时用纱网过滤,避免水生昆虫、野杂鱼、剑水蚤等进入池塘。要肥水下塘,在放鱼苗前一周施发酵畜肥305千克/亩,一周后水色变为茶色放苗,放养密度为12万~15万尾/亩。

  (2)培育期。经过5~6天孵化出鱼苗,初孵仔鱼全长3.2~4.3毫米,体弯曲,卵黄囊大,呈梨形。常侧卧环道边缘。孵出2~3天后就能够平游并开始摄食,应先投喂熟鸡蛋黄(10万尾苗投一个鸡蛋黄)。一部分作为水花出售,一部分下塘进行乌仔培育。下塘后逐渐加水深至1.5米左右,采用施肥和豆浆综合饲养法。平均每天投喂3~4千克的黄豆浆,一周后增加到5~6千克或根据水色适当调节用量。定期取仔鱼进行检查,防止病虫害发生。

  二、试验结果

  1.亲鱼培育效果

  本试验饲养亲鱼875尾,雌鱼575尾,其中有114尾为半产,其余全产,产卵率80.18%。有效繁殖力(产卵量/亲鱼总体重)为49粒/克体重。

  2.孵化率

  整个早繁期间共催产3批,孵化出仔鱼5094万尾。多次孵化结果显示:第二批比第一、三批试验的孵化率分别降低了15.38%、7.18%。这是因为第一次孵化完接着第二次孵化,环道中卵产生的孵化酶没有完全消失导致少量卵过早破膜。

  3.鱼苗培育成活率

  三次试验累计培育出体长19.87毫米鱼苗共979万。(中国江南水产网)

  新闻来源:http://www.cast.net.cn/scientech/AppliedTechText.asp?Mdid=18181&IsEdit=no&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qcy]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