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农林牧渔

银川2.8万亩田地变身“绿色”钱柜

  9月2日一大早,贺兰县金贵镇通昌村昌平家庭农场的创办者马艳在控制室里打开大屏幕,一片片稻田的视频画面跃入眼帘。镜头拉近后,一株株水稻清晰地显示在大屏幕上。谈起这套田间管理控制系统,20多岁的马艳一脸自豪:“我们把500多亩地分成5个区,每个区都有视频监控,足不出户就实现了大田作物长势、生长环境的可视化。”

  昌平家庭农场将科技引入田间管理,加强对天气、土壤、病虫害等影响农作物生长因素的监控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只是银川市通过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助推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让田地变身“绿色”钱柜的一个缩影。

  在昌平家庭农场,几百亩的稻田,从插秧到收割只需10个人干。在控制室的右侧,马艳打开了她的“兵器库”:插秧机、拖拉机、收割机……仓库里如同一个小型农业机械展。“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是俺们减少用工、降低生产成本的法宝。”马艳笑着说。为了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向现代农业迈进,马艳正采用稻田养蟹、养鱼等无公害水稻的生态种植模式,发展高效农业,比种植常规水稻增效一倍以上。

  银川市农牧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银川市的家庭农场已有53家,从事蔬菜果瓜、粮食种植以及水产、奶牛、肉牛、肉羊、特禽养殖等,累计经营面积 2.8万亩,固定资产达2.7亿元,截至目前已获利近2000万元,全年纯收入有望达3200多万元。家庭农场在引进推广优良品种、高新技术,在促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等方面发挥有效作用,成为促进银川市“三精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灵武市明忠家庭农场,通过流转26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明忠家庭农场的创办者吴金柱说,引进了优质品种,农作物明显增产,加之有大型农机助阵,今年种田的利润将突破100万元。 (记者 高菲 宁夏日报)

  编辑:史建磊

  新闻来源:http://finance.chinanews.com/ny/2013/09-03/5240418.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zhangxc]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