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农林牧渔

养殖楱鸡技术

  楱鸡的生态习性

  1、集群 趋群性已不甚明显,冬季常各居一方,单独采食,很少鸣叫,仅繁殖期才出现公鸡为中心的群体,繁殖期过后很少有这种现象。

  2、避寒 冬季多栖息在避风向阳处,在最寒冷的季节它们长时间躲在禽舍或木堆下御寒。

  3、活动 家养榛鸡的取食时间要比野生榛鸡少得多,而休息时间则相应增加池。

  4、食性 多喂以玉米、小麦以及青菜等,冬季也吃一些树芽和嫩枝。幼雏、中雏夏秋季喜吃浆果和昆虫。饲养的榛鸡食量较少。

  5、繁殖 繁殖时间与野生榛鸡基本相同。但自求偶开始,却形成一公多母(1:3~1:4)的配种群。未见有占区现象,巢和巢之间严格的距离限制, 有的相距几米,还有的两巢仅相隔10多厘米。人工饲养的榛鸡恋巢性较差。

  怎样繁育楱鸡

  笼养榛鸡的繁殖行为

  1、发情季节:每年2~3月份进入繁殖期的榛鸡,羽毛变得鲜艳有光泽。 公鸡喉部黑斑明显,颈下有半圆形的白色羽环。随着发情期的进展,公鸡眼睑呈鲜红色。清晨和傍晚鸣叫频繁,争偶加剧,但无交配行为。为了避免公鸡因争偶造成的伤害,应适时把大群饲养的榛鸡配对公开。分群时间以3月中上旬较为适宜。

  2、求偶;公鸡求偶时常站在栖架或地面上,缩颈抬头鸣叫, 喙指向前上方,发出高而尖的叫.

  3、应答:公鸡向母鸡点头致意并向母鸡下蹲,迅速左右摆头, 母鸡也以同样动作回报公鸡并有“接吻”动作。具有这种行为的公母鸡,发情基本趋于同步,不久便能完成交配。

  4、交配行为:榛鸡在白昼的任何时候都可交配。交配季节从4月末开始,5 月初交配活动频繁,即在开产和产蛋初期较频繁,以后交配次数减少。交配时公鸡常尾随母鸡后面,然后母鸡下蹲,公鸡从侧尾部蹬到母鸡背上,尾部连续扫动而完成射精。交配后2~3天便产蛋。

  良种初选

  榛鸡驯化时间较短,种源缺乏,良种选育尚未进入程序化。 但为了尽快提高繁殖性能,应以个体繁殖性状(产蛋量、蛋重和蛋的受精率、孵化率等)进行优选。只要连续多代进行严格选择,并配以相应措施,可培育出繁殖性能越来越优秀的后代。

  榛鸡的人工授精

  榛鸡人工饲养时间不过10年, 为此只能借用电刺激采精仪采取榛鸡精液。

  1、采精方法:采精前公母榛鸡必须分开饲养。电刺激采精时,由3人操作:一人保定;一人拨动电刺激采精仪的电压开关;一人将极棒插入公鸡泄殖腔,并随时用消过毒的吸管吸取精液。

  保定时要求用力适度,并剪去泄殖腔周围的羽毛,以免精液受污染。采精过程约需3分钟。对收集到的精液进行精液品质检查。

  2、输精:对母鸡输精时间应选在产蛋后进行。 其方法是将检查合格的鲜精,输入到母鸡阴道深部1厘米处。输精后72小时取种蛋。榛鸡人工授精是可行的, 但具体技术和环节还待改进。

  3、榛鸡精液品质:榛鸡精液色泽为淡黄色和乳白色,精液量为0.049毫升,精子活力为0.57,精液PH值为7.28,每毫升含精子数1.95×107个。

  新闻来源:http://www.cast.net.cn/scientech/AppliedTechText.asp?Mdid=1716&IsEdit=no&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zhangxc]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