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菜(资料图片)
寒冬已至,北方地区菜价又进入季节性上涨期。据农业部监测,12月下旬以后,市场上由于主要流通海南、广西等南方地产蔬菜,受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影响,价格持续上涨。
如何减缓像过山车般忽高忽低的菜价起伏?农业部、财政部正着力在北方8个省份开展冬季蔬菜开发试点工作,大力建设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今后的冬天,北方百姓有望买到更多来自本地温室大棚种植的、不那么贵的蔬菜。
保障蔬菜稳定供应,难点在冬季、重点在北方、关键在大中城市
当前我国蔬菜供应充足,品种丰富,全国蔬菜面积达3亿亩,产量超7亿吨,人均占有量超500公斤,均位居世界第一。而蔬菜产业最集中的问题是价格起伏过大。
据农业部监测,过去10年冬春季节都为年度蔬菜价格高点,12月份蔬菜价格平均比11月份高15.2%。近两年的12月,菜价同比涨幅更有所加大,2011为21.2%,2012年为22.7%。
老百姓的“菜篮子”不光要装满、要有各种花色品种,也得让人们拎得不那么沉甸甸的。而稳定菜价的出路何在?农业部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杨绍品日前提出,保障蔬菜稳定供应的根本在生产,难点在冬季,重点在北方,关键在大中城市。
“当前蔬菜季节性、区域性的均衡供应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北方城市冬春淡季供应问题更为突出。”杨绍品说,“应在抓好南菜北运基地生产的同时,大力开发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促进实现全国蔬菜的稳定生产、均衡供应。”
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真和介绍,近几年北方大中城市加快发展温室大棚蔬菜,冬春淡季蔬菜供应量增加,但本地产鲜菜比例仍然较低,特别是人口百万以上的北方大中城市冬春淡季蔬菜供应主要依靠冬贮和外调。兰州、太原冬季地产鲜菜比例只有20%左右,哈尔滨不到5%。
多年来,北方冬春淡季蔬菜供应依赖南菜北运基地,但运输距离太远,成本增加较多。据黑龙江省农委调查,海南蔬菜运到哈尔滨,距离长达3500公里,每公斤运费高达1.2元。加上蔬菜属于鲜活农产品,含水量高、易腐烂,蔬菜产地多数没有预冷设施,冷藏运输车也很少,蔬菜运输过程中损耗高达20%到25%,叶类蔬菜损失更大。
“近几年极端天气事件多发,给蔬菜远距离调运带来极大困难,导致市场价格大幅上涨。2009年11月初,太原及周边地区普降大雪,蔬菜调入困难,价格持续一周上涨,涨幅超过一倍。”张真和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