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确了苹果树冠光照分布与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关系,为树型改造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合理负载量与大小年结果、树体营养积累与树体生长、管理水平与病害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为提高苹果大树产量与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2)针对生产上普遍推广应用的“圆头树形”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双层延迟开心形”,据测定该树形的光合效率和内、中段相对光强提高3~8倍,果实和枝干的干物质积累。分别提高50.6%和 15.31%,中内部果实的着色度提高25.8%,产量提高21.9%~52.5%,并减缓结果部位外移有明显作用。同时以此树形为主,总结出一套相应的综合技术。
(3)明确了两个适宜当前生产条件的实用指标。即合理负载量指标和树体营养指标。创造出了高产典型,试验园(5.6亩)26年生连续6年平均亩产达4 003.65千克,比对照区增产50%,好果率提高到 95%,一、二等果在85%以上,这一产量水平,在北方居先进水平。
(4)把生产上常用的环状沟施基肥,改为一面集中沟施肥,减少伤根,可提高根系生长253%。提出了适宜中、大型果树合理留果指标和施肥指标。
新闻来源:http://www.cast.net.cn/kj/cgtj/122186.shtm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