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农林牧渔

吴新元:攻克小麦育种“科研堡垒”

  “新疆是我国开展农作物抗旱、抗寒与耐盐碱鉴定和育种研究的最理想地区,这是我做科研的最大动力。”1月7日,在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突出贡献奖的第二天,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吴新元说。

  其实,抗旱、抗寒与耐盐碱是做育种的最佳环境,这也意味着,它也是做育种研究最难攻克的“科学堡垒”。

  因为在新疆,依据抗旱、抗寒与耐盐碱程度的不同以及光、温差异,农业被分为北疆、南疆、东疆、伊犁河谷四大生态区,生态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种质资源需求的丰富性。

  “本来小麦面积不大,还要分成4个区域,和内地的科研人员相比,我们就要多做好几倍的研究和实验。”吴新元说,最为特殊的是,新疆的育种工作,没有捷径可走,所有区域的种子都不能把内地、国外的种子拿来直接使用,而是要靠自己研发。

  所以,在新疆农业界,吴新元是一把尺子。对公众来说,他是新疆粮种安全的一个符号,而对于有梦想的科学家来说,他则是一个不可逾越,却又总想试图超越的标杆。

  吴新元1983年参加工作后,长期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示范及成果转化应用工作,先后主持培育、引进小麦新品种27个。其中,“新春29号”是新疆第一个耐盐碱春小麦品种;“新春10号”在吐鲁番盆地增产幅度达到30%以上,一举替代了种植10余年的老品种;“新春12号”春小麦是拉面优质原料,曾是新疆面粉企业订单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春小麦品种。

  目前,这些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9000万亩,增产小麦超13亿公斤,新增纯收益16.2亿元以上,在全疆覆盖率达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六十。

  “还有一些品种,已经在实验,或许将来,它会替代正在使用的品种。”吴新元说,小麦亩产量的高低,种子品质是关键。种子如同孩子的基因,占到实现高产50%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这些年里,他就像爬山一样,一直都处在一个攀爬的过程中,可无论怎么努力,都还没到达山顶。

  从2005年开始,他还主持塔城、伊犁、泽普小麦育种基地建设及运转工作,推动科企合作,使企业成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力。

  现在,全疆小麦种子产业、种子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小麦育种基地带动小麦种子企业5个,企业年增收2000万元以上,2012年良繁面积超过40万亩,占全疆小麦种子产量的60%以上。全疆范围内小麦良种初步实现了产业化,新疆作为小麦生产小省区却有了全国最大的小麦种业公司。
 (李远新 金农网)

  编辑:张红梅

  新闻来源:http://zhongzi.xn121.com/news/2014/1/14/20141149404759811.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qcy]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