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农林牧渔

蚕农不复采桑苦 人工饲料新技术

  “新妇守箔女执筐,头发不梳一月忙。”古往今来,这种为人所熟知的养蚕苦,如今在江苏有了解决之道。蚕农无需起早贪黑采桑喂蚕,更不用受养蚕的季节、规模限制,可以周年化、工厂化养殖。这种主要依靠人工饲料实用化养蚕的新技术,江苏今年已率先实现并进行了局部推广。

  江苏自古就是蚕桑大省,蚕桑文化源远流长。然而,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养蚕人工投入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日益凸显,江苏蚕桑面积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370万亩减少至目前的近100万亩。

  “稳定蚕桑面积,做强蚕桑产业,必须加快蚕业的转型升级。”江苏省农委蚕种所所长何金龙说,人工饲料养蚕是现代蚕业发展的关键一步,全国多地在实验室已经做到。江苏从2010年开始,在省农业“三新工程”等项目支持下,启动家蚕人工饲料养殖技术研究,今年成功将此项技术从实验室搬进了农户家中。

  项目主要实施人之一、如东县农委蚕桑站站长韩益飞说,人工饲料养蚕的最大好处是省工,蚕在生长周期内,一般只需喂9~11次料,较传统养蚕节省劳动量70%以上。借助人工饲料,蚕农可以月月养蚕,养殖效益也可大幅提升。如东县采用人工饲料养蚕,从小蚕期到全龄,已试验、推广9300多张蚕种,蚕茧产量和质量与传统养蚕不相上下。

  据了解,基于人工饲料实用化养蚕技术的基本成熟,下一步,江苏在加快推广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同时,将大力培植配套饲料企业和新型蚕业经营主体,促进一家一户作坊式养殖逐步向规模化、工厂化、智能化养殖转变,引领传统家蚕养殖方式和模式的全面革新。

  在日前召开的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蚕桑项目现场观摩会上,如东县掘港镇六总村3组的顾建如在自家蚕室前随口念起一首自编顺口溜,引来众人一片掌声。“过去养蚕脱层皮,现在养蚕笑嘻嘻;产量质量都不减,你说饲料奇不奇!”(农民日报)

  编辑:程梦

  新闻来源:http://nykj.xn121.com/kjdt/wz/1713025.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wangmy]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