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农林牧渔

民和:从全膜玉米到“家庭牧场”群众走上致富路

  “家庭牧场饲养成本低,经营方式活,增收效果好,去年出栏育肥羊30只,纯收入2万元,每只羊增收660余元。”说起家庭牧场的效益,尝到甜头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新民乡下川村村民李清元夫妇高兴地说。

  近年来,随着全膜玉米的大面积推广,民和县产生了过剩的优质秸秆资源,这为发展家庭牧场积蓄了潜在条件。

  为加快玉米秸秆的就地转化利用,推进农区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2013年,民和县在海东市六区县率先开展家庭牧场建设试点工作。

  当年,民和县争取市财政200万元,县财政补助200万元,争取海东农牧局200万元地方债券资金,在羊存栏数量多、养羊条件好、群众热情高的新民、总堡、中川等6个乡镇9个村扶持建成199户家庭牧场示范户。

  “去年养了60多只羊,一年下来赚了8万多元,目前大大小小有200多只羊,明年的收入估计能达到15余万元。”总堡乡家庭牧场示范户冉世福高兴地说。示范户乔增福的的家庭牧场也带来三四万元的收入。

  据县畜牧部门负责人介绍,去年扶持建设的199户家庭牧场建成经营后,增收效益十分明显,项目户户均年饲养肉羊达到100只以上,年增收5万元以上。

  发展家庭牧场的甜头,示范户乐在心里,非示范户看在眼里。许多群众迫切希望政府加大对家庭牧场的扶持力度,让更多的农民走上养殖致富之路。

  为顺应群众期盼,今年年初县政府向全县广大群众做出新建1000户“家庭牧场”的承诺。并争取财政投资2500万元,拉动农民投资4400万元,在全县22个乡镇全面开工建设,预计9月份将全部建成使用。同时县畜牧部门全力以赴做好指导服务工作,严把建设质量关,确保建成的每一个“小牧场”都能发挥出大效益。

  家庭牧场发展崛起,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而且提高了玉米秸秆转化利用率。据了解,一个存栏100只羊的家庭牧场,一年可以消化利用15亩的玉米秸秆。

  从去年的百户先行试点到今年的千户生根开花,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家庭牧场,为该县实施“农牧联动”发展的农区畜牧强县战略增添了新活力,为现代循环农牧业发展的“民和模式”注入了新内涵。

  民和县计划到2020年全县“家庭牧场”力争达到1万户,让更多的群众走上“家庭牧场”致富路。(青海新闻网)

  编辑:ChinaBreed

  新闻来源:http://www.chinabreed.com/sheep/develop/2014/09/20140909638927.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gf]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