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农林牧渔

总师解答粮食为何“旱了也丰收 涝了也丰收”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2月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介绍我国今年粮食生产形势等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粮食丰收(图片来源:昵图网)

  中央电视台记者:

  有一个问题请问毕总,这几年粮食一再不断地丰收增产,大家都非常清楚,但同时大家也了解一点,13年东北发生非常严重的洪涝灾害,14年河南、辽宁又发生严重的旱灾。大家不禁要问,怎么旱了也丰收,涝了也丰收?

  毕美家:

  你问的问题非常好。14年夏秋季节,黄淮和东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伏秋旱,这些地方都是我们国家粮食的主产区,当时全国各界都非常关注。我们农业部的同志也都感到非常焦急。应该说,14年辽宁、河南夏季的干旱是比较严重的,但是局部的,主要集中在河南的西部和辽宁的西部,这两个地方自然条件差一些,灌溉条件很少,基本上可以说是靠天吃饭。最后统计,14年辽宁秋粮减产88亿斤。河南的情况好一些,因为受灾的豫西不是主产区,其他大部分地区的灌溉条件比较好,所以没有形成农业干旱,加之科学抗旱有力有效,秋粮损失比较少,河南最后统计只减产了8亿斤。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是典型的季风性气候,每年都有灾害发生,不是这个地区,就是那个地区,有灾是必然的,具体发生在哪个地区,这是有偶然性的。

  回顾近十多年来我们国家粮食生产发展历程,一年三季都丰收的年份是不多的。14年来讲,夏粮丰收,秋粮总体也是丰收的。实事求是地讲,每年我们都对粮食生产提心吊胆、如履薄冰,抗灾减灾的弦我们每年都是绷得紧紧的。应该说,14年的气象条件总体还是不错的,是一个正常的年景,尽管黄淮、东北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伏秋旱,由于是局部的,没有在全国发生大范围的干旱和洪涝灾害。我有一组数据给大家报告一下,14年夏秋季节农作物最大受旱面积只有7000多万亩,比近5年同期平均少了2000多万亩,所以14年的灾害还是比较轻的。

  14年秋粮能够再获丰收,有三个积极因素,可以概括为“一扩两增”。“一扩”是我们14年秋粮的面积扩大了,预计14年秋粮的面积是11.9亿亩,增加了1165万亩,特别是高产作物的玉米增加了1137万亩,因面积增加和结构调整增产的粮食接近100亿斤,这弥补了一部分因灾的损失。“两增”,一是没有受灾的地区是明显增产的,虽然14年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但是灾害发生的范围和程度接近常年,其他多数省份气象条件好于13年,未受旱和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由于光照充足,积温增加,加之田间管理到位,单产普遍提高,有效地弥补了受旱区域的产量损失。全国粮食第一大省黑龙江,14年的气象条件好于往年,增产粮食47.6亿斤。另一个是13年受灾的省份,比如安徽、湖南、广东、贵州、浙江,这些省因为14年的条件比较好,13年减产了70多斤,14年没有减产,实现了恢复性的增长。这几个原因也是我们14年粮食在遇到严重干旱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丰收的重要原因。(国际在线)

  编辑:解骅

  新闻来源:http://www.xn121.com/index/jrxnjd/1744476.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lx]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