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资讯  >  新闻

我国科学技术领域最高荣誉的获得者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我国有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分别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的最高等级奖项,2000年正式设立,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主办。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近年来获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大咖”。

  师昌绪 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师昌绪(1920—2014),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新中国成立时美国明令禁止回到“红色中国”的35名中国学者之一,著名物理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高温合金及新型合金钢等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其成果大量应用于我国飞机发动机。他组建了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领导建立了全国自然环境腐蚀站网,为我国材料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了大量基础性数据。

  献身科学,让祖国强大起来

  我们现在提倡“科教兴国”,必须培养年轻人对科学感兴趣,对科学有好奇心,让这些人长大了从事科学。科技的发展,就要靠我们下一代,靠我们的年轻一代,年轻的一代如果对科学技术都不感兴趣,我想中国不可能强盛。

  ——师昌绪

  王振义 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王振义(1924—),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血液学专家。他在6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为医学实践和理论的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上海方案”,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与分子机制,树立了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成功典范;建立了我国血栓与止血的临床应用体系研究。

  做人最本质的东西

  做人要有不断攀高的雄心,但又要有一种正确对待荣誉和自我约束的要求和力量,对名利看得很淡,对事业看得很重……我相信做人最本质的东西:胸膺填壮志,荣华视流水。

  ——王振义

  谢家麟 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谢家麟(1920—2016),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为我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前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他带领团队建成我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跨越式地赶上国际先进水平。80年代,他领导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设计和建设。90年代,他提出开展自由电子激光研究的863项目建议,奠定了我国自由电子激光发展的基础。

  只要把精力放到一件事上,就不会无作为

  如果一个人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这是可以原谅的,因为存在机遇和能力的问题,但是如果不能成为普通的“一砖一瓦”,这是不能原谅的,因为只要把精力放到一件事上,就不会无作为。

  ——谢家麟

  吴良镛 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吴良镛(1922—),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长期从事建筑与城乡规划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和学科发展研究,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及其理论框架。他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成功开展了从区域、城市到建筑、园林等多尺度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在京津冀、长三角、滇西北等地取得一系列前瞻性、示范性的规划建设成果。他是新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为城乡建设领域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

  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

  探索中国人如何能有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更好地生活、学习、研究和工作——这是我庄严的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我毕生追求的就是要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吴良镛

  郑哲敏 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郑哲敏(1924—),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著名力学家,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阐明了爆炸成形的机理和模型律,解决了火箭重要部件的加工难题,发展了一门新的力学分支学科——爆炸力学。他与合作者一起提出了流体弹塑性模型,堪称爆炸力学的学科标志。在穿破甲研究方面,他带领团队开创性地提出了射流开坑、准定常侵彻、靶板强度作用的相关理论,为我国相关武器的设计与效应评估提供了坚实的力学基础。

  在一遍又一遍的错误中寻求突破

  科研有突破的那一刻很快乐,但是更多的时候很苦、很枯燥,在一遍又一遍的错误中寻求突破,在反反复复的试验中总结创新。

  ——郑哲敏

  王小谟 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王小谟(1938—),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雷达专家,我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多年来,他致力于雷达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瞄准国际雷达技术前沿领域,多次主持研制新型雷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0年代以后,他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基于二维有源相控阵体制的三面阵背负罩新型预警机工程方案,主持完成了数字阵列雷达预警机地面样机技术攻关,并指导团队完成了技术攻关、系统集成和试验试飞方案等重大工程研制事项,为我国多型预警机的研制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报效国家

  搞科学、搞雷达、搞预警机,为什么要搞?是个人兴趣还是想升官发财?都不是。我们这代人,有一个信念根深蒂固,就是怎么报效国家。我这辈子就干了一件事,研制雷达,然后负责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到预警机上,把设计变为现实。

  ——王小谟

  张存浩 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张存浩(1928—),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我国高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20世纪60年代,致力于固-液和固体火箭推进剂及发动机的研究,首次提出固体推进剂燃速的多层火焰理论。70年代,开创了我国高能化学激光的研究,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氟化氢/氘化学激光器。80年代以来,开拓和引领了我国短波长高能化学激光的研究,为推动我国化学激光领域的快速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率先开展化学激光新体系和新“泵浦”反应的研究,以双共振多光子电离光谱技术研究分子激发态光谱和分子碰撞传能动力学,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或领先的研究成果。

  科学需要民主,需要无私付出

  我只是在专业基础相近的领域有一定限度的洞见,我愿意在这些范围内作深一点的思考。最好的方法是让不同学科的人在一起讨论,通过无私地付出,形成统一的学术见解。

  ——张存浩

  程开甲 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程开甲(1918—),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和国防高新技术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20世纪60年代,他建立发展了我国核爆炸理论,系统阐明了大气层核爆炸和地下核爆炸过程的物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成为我国核试验总体设计、安全论证、测试诊断和效应研究的重要依据。80年代,他开创了我国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领域,为提升我国战略武器的生存与突防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

  更重要的是拼搏精神、进取精神

  说起罗布泊核试验场,人们都会联想到千古荒漠,死亡之海……我们艰苦奋斗的传统不仅仅是生活上、工作中的喝苦水、战风沙、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刻苦学习、顽强攻关、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是新观点、新思想的提出和实现,是不断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程开甲

  于敏 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于敏(1926—2019),核物理学家,中国“氢弹之父”。他长期主持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带领团队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使我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于敏

  赵忠贤 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赵忠贤(1941—),物理学家,中国高温超导研究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探索高温超导电性研究。研究氧化物超导体BPB系统及重费米子超导性,在Ba-L-Cu-O系统研究中,注意到杂质的影响,并参与发现了液氮温区超导体。赵忠贤及其合作者都取得了重要成果,独立发现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和发现系列5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并创造55K纪录。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祖国和前辈们已经为我们奠定了好的基础,让我们拥有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的机会,我要珍惜这个时代。人生机遇很多,努力“干”才有机会碰上运气,“见异思迁”不行。

  ——赵忠贤

  屠呦呦 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屠呦呦(1930—),中药学家、2015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得主。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她带领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受益。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了人类几千年,构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

  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个很高的荣誉。青蒿素研究获奖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也标志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

  ——屠呦呦

  王泽山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王泽山(1935—),火炸药专家,含能材料专家,长期从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是我国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他系统地研究了发射药及其装药理论;发明低温感技术,显著地提高了发射效率,使发射威力超过国外同类装备的水平;研究和解决了废火炸药再利用的有关理论和综合性处理技术,实现了变废为宝,减少了安全隐患,降低了公害,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明了一种种高密度火药装药技术,已推广应用。

  一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情

  国家把(火炸药)这件任务交给我,我就要把这件事做好,有恒心、专心致志、有担当地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如果国家给我的任务没有做好,我就会觉得耻辱。

  ——王泽山

  侯云德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侯云德(1929—),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病毒学专家,中国分子病毒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他研究过干扰素和中药黄芪的抗病毒感染作用,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临床级人白细胞干扰素,建立人白细胞干扰素基因无性繁殖系,研制成功人α1型基因工程干扰素,并将其投放市场。他从事医学病毒学研究达50年,在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及痘苗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对我国医学分子病毒学、生物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

  双鬓添白发,我心情切切。愿将此一生,贡献四化业。

  ——侯云德

  刘永坦 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刘永坦(1936—),中国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研制了新体制对海探测雷达,突破多项关键技术,解决了在强海杂波、大气噪声及电台干扰背景下信号处理和目标检测问题,并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站。在逆合成孔径雷达研究中,发展了运动补偿理论,并针对大宽带信号提出了全系统的补偿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对运动目标的雷达成像。他陆续攻克了制约新体制雷达性能发挥的系列国际性技术难题,使我国新体制雷达核心技术“领跑”世界,在保卫祖国海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强大作用。

  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就一定要干好

  我始终坚信,党和人民的需要是最强大的动力,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就一定要干好,正是这种信念牵引着我们一路爬坡过坎,不放弃,不动摇。

  ——刘永坦

  钱七虎 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钱七虎(1937—),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的防护工程专家、军事工程专家、教育家。他在国内首次应用动力有限元法对防护门进行应力分析;在国内提出将运筹学应用于防护工程的破坏概率确定、抗力论证及方案比较,开创了我国国防与人防工程的软科学研究;建立了我国的三自由度土中结构相互作用计算理论及防护结构概率设计理论;主持实施了世界最大药量的多层多列条形装药峒室大爆破工程——珠海炮台山大爆破,主持了“21世纪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及对策”的国家咨询课题研究。

  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一个人追求个人名利,那关注点始终是在个人幸福的方向;如果一个人树立的是基于国家的价值观,那关注的就是国家、民族和人民。年轻人一定要将个人命运与祖国、人民的命运结合起来,树立远大理想,并朝着这个方向踏踏实实前进。

  ——钱七虎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邱馨婵]
layui

查看更多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猜你喜欢
©2011-2023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00107_936507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