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资讯  >  新闻

向武汉捐款650万的院士,有着怎样大写的人生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口述 钱七虎

  整理/记者 李鹏 图文编辑 陈永杰

武汉;650万;院士

  专家简介:

  钱七虎,1937年10月26日出生于江苏昆山,少将军衔,防护工程专家、军事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日前,在武汉市慈善总会最新发布的《关于新冠肺炎防控捐赠款物公告第12期》中,一个熟悉的名字进入人们的视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分两次向武汉捐款,一笔400万元,一笔250万元,总额共计650万元。

武汉;650万;院士

▲长江日报,武汉市慈善总会最新发布的《关于新冠肺炎防控捐赠款物公告第12期》显示,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分两次向武汉捐款650万元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中国人都应当出力。我们不是医护人员,能出点钱,那是应该的!”他说。

  钱院士不仅为我国的科研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爱国情怀更值得我们敬佩,这位爱国院士的身上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动人讲述。

  (以下内容是钱七虎院士在中国科协组织的科学家精神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经过专家授权发布。)

  我出生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初期,亲眼见证了国家的创伤、疾病,也见证了我们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亲身参与并见证了我国防护工程研究与建设从跟跑到并跑,再到有所领跑的全过程,我感到很幸运,也很幸福。

  最近有不少媒体朋友和年轻的战友和我探讨人生的意义,以及人生价值和知识分子的追求。大家问我有什么成功的秘诀?回顾我的人生历程,我想有四点体会可以送给大家。

  第一、爱党信党、跟党走,这是我一生中最正确最坚定的选择。

  淞沪抗战后的1937年10月,我出生在江苏昆山,那个时候正是国歌里面唱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父母亲在逃难路途中的小船上生下了我,为了怕我啼哭引来日本兵,母亲就使劲摁住我。

  我的童年有整整8年是在日本铁蹄下生活的,4年是在国民党统治之下。幼年时总有两个情景浮现在我的脑海:一个是日本兵在我老家抢军粮;一个是日本兵将杀害后的抗日游击队队员尸体放在我们小学的操场上。我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为。解放以后,抗美援朝志愿军的英勇作战迫使强敌止于三八线,这一切使我深深感到,没有强大的祖国和军队,人民不可能有幸福安宁的生活。

  1949年江苏解放后,依靠人民政府的助学金,我顺利完成了中学学业。1954年从上海中学高中毕业时,组织上先是打算将我保送到苏联留学。以前我曾经听过一个报告,说“苏联的今天就是祖国的明天”,所以我很向往去苏联学习。但是刚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到上海我们的中学里招学员,组织上又一次找我谈话,他们邀请我到哈军工学习,出国留学还是在本国读军校?我面临着重要的抉择。

  我想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党培养的,只有献身党的事业,才能报答祖国人民对我的恩情。于是我迈进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大门,成为哈军工组建以后的第3期学员。

  进入哈军工以后,当时的防护工程专业选的人不多,因为大家觉得跟黄土和铁锹打交道很土,但是我是学院骨干,又是班长,所以我带头服从组织分配,选择了防护工程,这是我人生中开始与防护工程结缘。1960年毕业以后,因为学习成绩优秀,又是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又送我到苏联莫斯科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念研究生。当时工程兵政治部主任是一个老红军,他跟我讲,我们国家现在还有很多人连吃饭都吃不饱,你们一定要努力学习。

  我深知国家的重托,1961年到了苏联后,我下定决心刻苦学习,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 1965年获得副博士学位以后,我被派到西安工程兵学院从事防护工程教学科研工作。后来组织又考察选拔我当了工程兵工程学院院长,1994年又当选为首批院士。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杀敌,没有国家的助学金的支持,我将会像我的哥哥姐姐一样失学失业,没有组织的保送,我不可能进入哈军工的大门,没有组织的选派,也不可能到苏联留学深造,没有组织的培养,我不可能获得今天的成就。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我像以前把我获得的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金、何梁何利基金奖一一全部捐出来一样,把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资助我国新疆、贵州的困难学生。

  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由先辈流血、牺牲、奋斗换来的,他们把生命都献给了党和国家,我还有什么不能贡献呢?

  现在我们国家发展还不平衡,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的学生需要帮助。如果他们能走出大山,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也非常幸福的事。

  中华人民共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时,我有幸被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聆听总书记的讲话。看到这么先进的装备亮相,还有我们幸福的群众游行,现场那种感觉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使我深刻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人民的解放,也不会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一切。爱党、信党、跟党走,是我一生中最正确、最坚定的选择。

  所以我想告诉年轻的同学们,一定要按照党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只有这样人生才不会偏航,事业才能成功。

  第二、只有把个人的理想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实现价值。

  爱因斯坦常说,把安逸和享乐当作人生的目标,不过是猪圈里的理想。我认为一个人的注意力在哪里很重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朱光亚在1950年回国前,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中这样写到:“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撒在祖国的大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怀。我们大家熟知的钱学森,一回国就建议国家要搞导弹、原子弹,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是多么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议。

  一个人想什么关注什么?和他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密切相关的。这就是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无私奉献、科学报国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但我们国家奉行的是积极防御战略,也就是不打第1枪,但是打好第2枪,来确保实施二次反击。这是非常重要和艰巨的任务。我当时就想筑牢防护工程这个坚固的盾牌,才能确保我国首脑指挥工程和重要战略武器的防护工程的安全,才能确保实施二次反击,这是我们国家国防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从那时起,为祖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就成了我毕生的专业追求。

  上世纪70年代初,我授命进行我国最大飞机洞库防护门的设计。为了获得正确的实验数据,我赶赴核爆试验现场进行实地调查。

  在现场发现核爆以后,飞机洞库防护门没有被炸毁,飞机没有受损,但是防护门出现严重的变形无法开启,门打不开,飞机出不来,无法进行反击。原因是防护门的设计均采用手算的方式,计算精度差,变形太大。我查阅后决定引用当时世界上刚刚兴起的有限元的计算理论,也就是利用数学近似的方法对真实物理系统进行模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要通过大型计算机来进行计算。当时我还没有学过有限元理论,也没有学过计算机的语言,但是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翻译整理出10多万字的外文资料,通过当时中国最大的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计算,设计出了当时跨度最大、抗力最高,能抵抗核爆炸冲击波,具有高抗力的飞机洞库防护门。

  之后,在这些成果基础上我出版了专著,有限元原理在工程结构计算中的应用,还获得了1979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世界万物相生相克,有矛必有盾。如果说核弹是军事斗争中锐利的“矛”,那么防护工程就是一面坚固的“盾”,矛与盾总是在攻防对抗的过程中碰撞出新的火花。我和团队时刻跟踪着新型进攻武器的发展,只要“矛”这个进攻性的武器发展一步,我们就必须琢磨研究我们的“盾”如何更坚固一层。经过长达几十年的研究,我们攻克了一个个难关,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为我国的战略防护工程装上了“金钟罩”。

  大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军事实力上,更体现在综合国力上。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既要关注如何增强国防实力,也要关心如何提高综合国力,谋求人民的幸福。

  1992年珠海特区建设机场要炸平一座山,爆破岩体总量1085万立方,要求一次爆破成功,而且要求总量一半的土石方定向投入大海,要确保大约1000米之外两处村庄的安全,这样大的爆破难度世界上还没有先例。我带领团队六下珠海和大家一起研究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当年12月成功实施爆破,创造了世界爆破史上的新纪录。

  我始终觉得一个有担当的科学家,应当学习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不仅研究组织上交给你的课题,还要站在国家的全局进行前瞻思考。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为预防治理城市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内涝等城市病,我率先提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城市地下快速路、地下物流等创新观点,领受了中国工程院土木学部的第一个国家咨询课题。我先后组织评审了全国二十几个重点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由我制定的中国首部城市人防工程示范标准获得国家人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在全国60多个城市广泛使用。

  这些年,我还在长江隧道、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港珠澳大桥等工程的海底隧道、高放核废物深地质处置等方面贡献了我的学识和才智,我觉得这是院士的使命所系,也是作为一个科学家的幸福所在。

  我常对我的学生讲,一定要将个人名誉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哪些事情对国家和人民有利,我们的奋斗和拼搏就要向哪里聚焦,这是一名科学家应有的情怀和担当。

  事实上一个人只有始终不忘初心,心怀家国,自觉把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实现人生价值,才能收获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人生。

  第三、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容不得一点的马虎与心浮气躁。

  我在科技方面的成功,以及人生方面的成功,看起来好像是一个个偶然的机遇,但是我想说机遇永远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我们要做好迎接成功的准备,成功的准备首先是科学基础的准备,基本功的准备。

  我在中学、大学期间扎实的学习帮了我的大忙。我本科5年全优,因为基础打得好,所以自学能力就强,后来很快自学了大学期间没有学过的空气动力学、有限元理论和计算机程序语言,并能够独立编写大型的计算机程序。我深信高尔基的名言“天才出自勤奋”。

  我就学于哈军工期间,松花江很美丽,但是我没有去看过一次;6年假期我只回过一次家,每个假期我都是留校复习、自学。所以我能够成为全年级唯一5年成绩全优的毕业生,年年被评为优秀学员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我留学苏联4年,除了莫斯科,没有去过其他城市,到过红场,但是没有参观过列宁墓,因为排队占用过多的时间,我上街基本上是去书店或者是图书馆。

  要成功还要有意志和品质的准备,才能不畏艰难,不怕挫折,不被干扰。马克思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我虽然没有达到顶点,但是也算登上了科技的高地。我记得在我设计飞机库大门时没有学过有限元理论、计算机语言,没有编过程序。当时国内只有七机部、五院、中科院计算所等少数几个单位有大型计算机,只能在人家不上机的午饭时间和晚上,用他们的计算机计算,这样饮食不规律,加上劳累过度患上了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痔疮,但这些困难我都克服了。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有很多事情我坚持了下来,也经历过失败,在一次核试验中,我设计的一个野战工事,摄像机被打坏了,但是我没有灰心。在反复找原因的过程中我发现不是我的计算或设计出问题了,而是门没有焊接好,门被打进去了,找到了原因问题也就解决了。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因为我的岳父受到四人帮的迫害,被打成全国文艺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的头头,禁止我接触绝密资料和工程。但是我不灰心、不气馁,我也不当逍遥派,利用文革的空余时间钻研,这为我在防护工程领域的开疆拓土、创新、引领打下了基础。

  在文革结束1979年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上,我一下子提交了8篇研究论文,震惊了同仁,由于成绩突出,1980年恢复职称评审时,连助教和讲师都不是的我,被直接评审为副教授。

  回顾那段历史,碰到困难不退缩,不停止科学研究,那是我人生积淀与进步的一个重要时期。如何做到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被干扰?我认为一个人只有怀着坚强的事业心,才能有巨大的动力,才能沉得下心去,耐得住寂寞,不被名利干扰,才能不断拼搏进取,始终走在科技的前沿。历史上许多英雄和伟人的事迹对我起到了巨大的教育作用,奥斯特洛夫斯基、黄戚光、董存瑞等激励我不断前进、不断成长,对我而言,历史英雄一直活在我的心中,是他们的思想和言行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让我永远永葆革命的青春。

  第四、只有正确摆正个人和组织关系,摆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摆正个人和群众的关系,才能顺利前进。

  2019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为我颁发了最高科技奖。我深知这份荣誉和褒奖不属于我个人,归功于党和政府对我们科技人员的热忱关心,归功于社会国家对科技创新的充分尊重,归功于领导同志们对我的支持帮助。

  科学技术研究是集体的事业,我能参加核试验,完成科研任务,离不开组织的支持,我能完成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飞机洞库大门的实际计算,是团队一起努力的结果。我获得的一些国家级科技奖项,都是我的团队和各合作团队积极奋斗的结晶。

  我连续三届担任中国岩石力学工程学会理事长,连续四届担任防护工程学会理事长,是防护工程领域同志们信任支持的结果,我能当上工程兵工程学院院长,当上全国爱军爱国奉献优秀干部典型,也是学院广大干部大力支持的结果。

  总结我一生,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没有大家的支持,就不可能有什么进步和发展。作为科技人员更是如此,要得到别人支持,首先要支持别人,一个领导要得到群众的支持,就要树立和实现小平同志“领导就是服务”的理念。只要在吃苦担当的时候,自己直前冲;排名报奖的时候学会往后靠,就一定能获得他人的支持。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我们要把助人为乐作为人生准则。

  我的一生有一个最大的课题,就是培养优秀人才,打造优秀团队。在我的团队里,70%的科研项目由年轻人担纲完成,完成一个课题,就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取得一项成果,就带出一批创新能手。数十年来,我们团队先后建成了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军队创新研究群体,有些人还是长江学者、新世纪千百万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军科技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杰出基金获得者,我们这里也成了实力雄厚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

  我想告诉年轻人,任何事业都是集体的事业,不是个人单打独斗就能成功的,青年人要成功,一定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团队精神,处理好个人和群众的关系,团结力量干大事。

  我已经年满82周岁了,我觉得还有很多事情想做、要做、能做,在我有生之年,我将始终做到无需扬鞭自奋蹄,继续在防护工程领域、地下工程领域潜心研究,带好学生、培养人才、关心团队建设,为国家铸就钢铁强盾,为国家的重大工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我想用钢铁怎样炼成中的一段话,和大家共勉。“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所有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至于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这样在他临走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我衷心希望我们的青年师生、朋友们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祝大家能够在自己的领域有大的建树和作为,努力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栋梁之才。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邱馨婵]
layui

查看更多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猜你喜欢
©2011-2023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00214_940518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