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资讯  >  新闻

对崇礼民俗“打柳子”你了解多少?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石家庄1月26日电 锣鼓喧天,狮龙斗舞。热闹的人群中,一名长者身披羊皮袄、头顶寿龟、手持柳条、一声吆喝,一群头顶蜻蜓灯、白菜灯、西瓜灯的姑娘、小伙们簇拥而上……这就是崇礼地区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柳子”。
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柳子”,打柳子,北京2022年冬奥会
“打柳子”是崇礼区唯一进入张家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起源于本地的啕赖庙村,最初因依靠拍打柳棍为表演伴奏而得名,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崇礼县志》记载,康熙五十一年,啕赖庙村建关帝庙,农民通过“打柳子”的方式拜三官,即举行祭天、祭地、祭水的仪式。后人相传下来,多在庙宇前举行,一般安排在农历正月十二至十六日,三日内还逐户拜,邻近村互相拜,目的是祈求“神灵”保佑合家欢乐,五谷丰登。因此,当地有“正月十五闹花灯、正月十六溜百病”的俗语。
据当地宣传部门介绍,在逝去的岁月中,张家口蔚县的秧歌、康保的二人台几乎家喻户晓,唯有崇礼“打柳子”如同藏在深闺的姑娘,只在崇礼境内的深山村落中露面,是只有崇礼人会演艺,崇礼人在欣赏的民俗形式。
北京2022年冬奥会即将在家门口举办,近年来,崇礼区有意识地对本地的传统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度挖掘、保护和传承,力争把崇礼的特有文化展示在世界面前,让崇礼本地的民俗成为世界人民的“冬奥记忆”。(郝烨整理)
【编辑:刘欢】
本文来自:中国新闻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赵丽娟]
layui

查看更多
分享到:
©2011-2025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20126_1063842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