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资讯  >  生命科学

专家解读“冷冻卵子”:“冻卵”人生 冷“卵”自知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近几十年来,人们应用较为成熟的细胞冻存技术为科学研究和医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参与人类宝宝诞生的两类特别的细胞——精子和卵子,也被科学家们想办法冷冻起来为某些需要的人群来圆梦拥有宝贝的愿望。(作者:马芳 马黔红)

  1、冷冻梦想 放慢生命的脚步

  细胞能在低温环境里继续存活的基本原理为细胞代谢降低,可以使细胞暂时脱离生长状态而将其细胞特性保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将“冬眠”的细胞“唤醒”(复温)。和自己家中冰箱中的冷冻食品化冻不一样,细胞冷冻加入了一些冷冻保护剂,细胞“变质”的可能性是小的,但不能保证每个细胞都能复温后能存活。冷冻保存的一般环境为-60~80℃(低温冰箱)和-196℃(液氮,超低温保存)等,家用冰箱的冷冻室为-18~20℃。

  2、为特殊人群的保“卵”

  对女性来说,怀孕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与正常的卵泡发育和卵子排出有关,规律月经周期的育龄妇女每个月一般有一个卵子成熟并排出,当卵子从卵泡中排出后,其存活时间为1-2天,在输卵管膨大的一个部位(称作“壶腹”部位),等待精子完成受精。为了解决一些生育上需要特殊帮助的人群,1986年,澳大利亚科学家首次报告了用冷冻卵子结合试管婴儿技术并获得成功妊娠的一例试验研究,中国首例冷冻卵子婴儿于2004年诞生。2008年底,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建立了全球第一个卵子库。在我国,单纯冷冻卵子的费用根据数量的不同有所差别,大约2000-10000元不等。

  3、冻卵,不走寻常路

  1) 新鲜冷冻,“沉睡”多年

  身体检查→促排卵(借助激素药物,使多个卵泡生长)→取卵(经阴道行微穿取卵)→冷冻(加入保护剂,主要有两种方式:①是慢速程序化冷冻,②玻璃化冷冻)。

  常规体格检查和特殊检查,排除身体疾病,并对卵巢储备功能进行评估;控制性超促排卵,促使多个卵泡生长,同时避免相关的副作用;经阴道B超引导下取卵;体外评估卵子的成熟度和质量后,进行卵子冷冻。

  目前的主要冷冻方式为玻璃化冷冻(优势是对卵子、精子和胚胎的冷冻复苏率更高)。2003年我国卫生部出台的政策规定患者冻存胚胎的时间为一年,到期将通知患者夫妇前来签字确认胚胎去向(继续保存、丢弃或提供给相关科研单位用做研究等都是被允许的),否则将视为自动放弃胚胎。但对于卵子冷冻的时间国家尚未出台相关规定,我国正在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这一技术的规范化和监督。

  2)“唤醒”冻卵,生命诞生

  合法与适宜医学时机→卵子解冻与复苏→精卵结合(实验室)→受精卵早期胚胎形成→胚胎移植入母体子宫→胎儿发育→胎儿出生。其中的每一步都是有医疗和实验室技术风险的,不能保证每一步顺利地走下去,经过一连串的程序之后,一个冷冻卵子从复苏到最后成功怀孕的成功率大约在 4.5%~12%。目前对后代的健康状况缺乏研究数据,截至2012年,世界上共有100多个冷冻卵婴儿,尚无明确风险报道,还需远期观察,也许只有那枚历经沉睡的卵或许上帝才知道。

  4、伦理与法规,谨慎选择

  具备资质的医院才能实施,并需要科学评估。

  无性生活妇女不能冷冻卵子,未婚女性冷冻卵子后,也只能在结婚后使用卵子进行生育。

  已婚女性,有两种情况可选择

  孕症女性在取卵当日由于各种原因,男方不由于各种愿意不能或拒绝供精完成试管婴儿程序;

  患有恶性肿瘤的女性接受接受化疗或放疗前。总的来说,是一种必要时的医疗选择与帮助。

  5、冻卵的误区解释

  1)优质卵子可能有价值

  质量好的卵子才有保存的价值。高龄妇女的卵子内部问题本身就会导致生育力下降,怀孕后流产率增加,所以在卵子质量下降的妇女冻卵意义不大。

  2)高龄用卵有风险

  高龄妇女即使使用年轻时的冻卵获得妊娠,但因为身体素质的下降,这部分妇女怀孕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比年轻妇女高得多,有些甚至威胁生命。

  3)高龄抚育宝宝,潜在问题多多

  小孩出生时母亲年龄过大,对于小孩心理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可能有一定的影响;母亲本身的年龄过大存在的对孩子持续抚养能力也有一定的风险。

  6、顺“孕”自然

  人的一生自然成长,从年轻到老年,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生理特点与社会特点,尽量顺应是一种合宜的选择。宝宝的诞生和人类的繁衍是也一个自然的过程,医学科学的发展旨在于帮助我们需要帮助的人群。健康生活,笑拥生命,可以是我们一个不错的态度。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本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www.cdstm.cn)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责任编辑:cdstm_wj]
layui

查看更多
分享到:
©2011-2025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50814_86208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