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资讯  >  生命科学

WHO关注血吸虫病,这虫子到底有多可怕?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媒体通报表示,血吸虫病、沙眼、土壤传播的蠕虫病等被忽视的热带疾病具有毁灭性,现每年导致超过50万人丧生,其中主要受害者为儿童,影响超过10亿最贫穷和最弱势群体。

血吸虫尾蚴

  此时正是我国长江中下游血吸虫病易感的高峰季节,查螺灭螺、加强预防措施避免感染是当前血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它唯一中间宿主是钉螺,一个阳性钉螺可以释放出成千上万的尾蚴,一个尾蚴可以在10秒之内钻入人的皮肤,一个尾蚴钻进人体内就会使人感染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的感染率极强,除钉螺外,另一个主要感染源是耕牛,有专家表示,一头牛相当于50人到80人的传播力。

  据考古研究发现,这是一种古老的大肚子病,曾在西汉古尸体内检获出血吸虫卵,表明该病在我国具有至少2100多年的历史。

  除了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率外,至今其仍具有毁灭性影响力往往被人们忽略。此次,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将推出一个全球行动计划,将清洁水、卫生设施和个人卫生的服务与四个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更好的结合,以加速在2020年消灭和根除被忽视的热带病的进程。

  据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曾发表的《血吸虫病的防治》一文介绍,当人畜等接触疫水后,尾蚴会吸附并溶解皮肤中,脱去尾部进入表皮成为童虫,童虫能深入人体肠系膜静脉中定居、产卵。产卵率极高,一只雌虫含50个以上虫卵,产卵于肠壁,每虫每天产2000-3000个。从尾蚴至产卵一般为1个月。

血吸虫生活史

  血吸虫侵入人体后会出现3个阶段:急性、慢性和晚期。急性血吸虫病常在接触后1-2月出现,除发热外,伴有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粪便检出血吸虫卵或毛蚴孵化结果阳性。后逐步转向慢性,九成病人为此期,多数无明显症状和不适,也可能不定期处于亚临床状态,表现腹泻、粪中带有粘液及脓血、肝脾肿大、贫血和消瘦等。感染后5年左右,部分重感染患者开始发生晚期病变,可分为巨脾、腹水及侏儒3型,常见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以及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还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等严重症状而致死。

  专家建议,如接触过疫水后出现腹泻、腹痛和肝脾肿大这些症状,应尽快去医院检查是否患血吸虫病。

  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是钉螺,因此,灭螺是根治血吸虫的主要手段。就在7月美国新一期《国家科学院学报》刊登报道说,西非塞内加尔的淡水虾会捕食血吸虫寄生的钉螺。据研究人员介绍,河虾体内不支持血吸虫生存,投放河虾,加上药物治疗,高发区的血吸虫已得到有效控制。

  目前,我们能做的是预防血吸虫病避免感染。水利职工、疫水区居民在生产、生活活动时,要采取预防措施,如穿长筒胶鞋,下水裤,涂擦防护药物等;教育、劝阻群众不到疫区地带采粽叶、拔芦蒿、打湖草、放牧、捕鱼虾、洗衣、洗澡等,每年应主动接受一次血吸虫病的专项检查。在生产耕作地区,村民尽量选择以机代牛。(光明网记者王焕君综合报道)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本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www.cdstm.cn)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责任编辑:cdstm_wj]
layui

查看更多
分享到:
©2011-2025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50831_86295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