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生命科学

人体白细胞攻击寄生虫瞬间:部署精准极具攻击性

来源:新浪网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你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默默保护你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伤害。而这段慢速摄影显示,白细胞在对抗外来入侵时可以极具攻击性。

  视频中,白细胞以军事部署般的精准性,对一条寄生虫同时发起了攻击。该视频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斯蒂文·罗森(Steven Rosen)及其同事拍摄。

  他们的研究意在弄清一种名为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granulocytes)的白细胞是否会对包括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elegans)在内的寄生虫发起攻击。他们先是将这种线虫置于凝胶内,然后向凝胶中加入从老鼠骨髓中提取的嗜酸粒细胞。在另外一组实验中,他们则向凝胶中加入了一种名为琼脂糖的多聚物,以及特氟龙制成的珠子。

  约过了一小时之后,研究人员发现,有“成千上万”的嗜酸粒细胞围聚在线虫周围,就像一群蚂蚁。然而,它们并未对琼脂糖和珠子发起袭击。

  研究人员之所以设计了琼脂糖和珠子的试验,是希望弄明白这些嗜酸粒细胞攻击的究竟是线虫本身,还是仅仅因为它是外来物体,所以才攻击它。

  在另外一些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的是已经被高温或福尔马林杀死的线虫,向胶原蛋白凝胶中加入从老鼠的血液或脾脏中提取的嗜酸粒细胞,同样也出现了上述的围聚现象。

  该视频共计80分钟,每30秒进行一次截图,并以每秒15帧的帧速播放。

  在第二次拍摄的视频中,骨髓中提取出来的嗜酸粒细胞被标成了红色,秀丽隐杆线虫则被标成了绿色。这段视频共计60分钟,同样显示了白细胞攻击寄生虫时的场景,每隔20秒进行一次截图。

  在54分钟左右的时候,线虫成功地逃出了一大群嗜酸粒细胞的包围圈,并向右方移动了约100微米。

  研究人员之所以选用嗜酸粒细胞进行研究,是因为这种细胞在对抗多细胞寄生虫、癌细胞、控制过敏和哮喘中起到主要作用。

  和其它白细胞一样,嗜酸粒细胞也是先在骨髓中生长的,随后才会转移到血液中去。

  嗜酸粒细胞并不像单核细胞一样能使细菌瓦解,不像淋巴细胞那样能产生对抗病毒的抗体,也不像中性粒细胞一样能杀死并消化病毒和真菌。此外,嗜碱细胞能够针对血液中受到的感染向身体发出警报。它们会分泌出诸如组胺之类的化学物质,有助于控制身体免疫系统的反应。

  这些研究结果被发布在《实验医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新闻来源:http://slide.tech.sina.com.cn/d/slide_5_453_58006.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wj]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