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生命科学

“海绵宝宝”的祖先在贵州瓮安发现

  可爱有趣的卡通形象“海绵宝宝”随着同名动画片风靡世界,可它并不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人工海绵,而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天然海绵。作为一种动物,天然海绵触感柔软并具有强吸水性,早在古罗马时期就进入人们的生活,用来在洗澡时清洁身体。

  那么,“海绵宝宝”祖先在哪里?是不是也长着一个黄色长方形身体?海绵祖先在追溯地球动物起源的研究中有何价值?3月10日,《美国科学院院报》将以长文的形式发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朱茂炎课题组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我国贵州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了一枚6亿年前的原始海绵动物化石——“贵州始杯海绵”。这是迄今发现的全球最古老的海绵动物实体化石。

  海绵动物是整个动物界中最原始的类群,它们没有真正的组织和器官,而只有细胞分化,因此在化石中识别海绵动物最理想的情况是找到保存了细胞结构和完整水沟系统的标本。此次发现“贵州始杯海绵”化石,体积为2—3立方毫米,十分微小,是保存细胞结构的三维动物成体化石,动物的细胞组织结构清晰易辨,而且能看到精美完好的水沟系统。

  “这是海绵动物的典型特征,是在化石中识别海绵动物最理想的情况。”该研究的第一完成人、南京古生物所殷宗军博士告诉记者,前人也曾报道过一些前寒武纪地层中疑似的海绵化石,但由于缺乏相关特征,无法被确认为真正的海绵化石,而“‘贵州始杯海绵’很好地呈现了这些特征”。

  1998年,瓮安生物群中首次发现动物胚胎状化石,但由于缺乏可信动物成体化石的发现,使得一些西方学者对瓮安生物群中胚胎的动物属性质疑声不断。随着“贵州始杯海绵”的发现,终于使得瓮安生物群中是否有真正的动物化石这一疑问有了一个肯定的答案。该发现不仅将海绵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实证记录从寒武纪向前推进了6000万年,还意味着复杂的多细胞动物起源的时间可能远远早于古生物学家的传统推测。这一理论上的推测为在更古老的地层中发现动物始祖化石提供了依据,将指导科学家在溯源之旅中继续前行。(原载于《科技日报》 2015-03-10 04版)

  编辑:侯茜

  新闻来源:http://www.cas.cn/cm/201503/t20150310_4319656.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ghx]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